理财周报副主编 谭昊
熟悉中国投资圈的朋友,对以上三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
除了名气很大,他们三位还有一个共同点,我称之为“8元先生”。
就是有公开记录可考的,单只产品净值从1元起步,接近或超过8元。
我们先看赵丹阳,他旗下的赤子之心价值投资基金投资H股,成立于2003年1月,成立至今的收益为935.35%。
再看王亚伟,在华夏基金[微博]期间,“一哥”创造了一个至今国内无人打破的纪录——他掌管的华夏大盘精选,从2005年到2010年,5年时间获得10.75倍的净值增长。
再看但斌[微博],最近他的博客披露了由第三方摩根士丹利提供的一个专户数据。
该香港专户从2005年开始运作,如果按期初净值1元计算,到2013年四季度,其最新净值为7.66元。很接近8元了。
所以,8元先生,这是三位投资家的共同点。
那么,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初步总结有五点。
第一,投资标的不同。这三只产品中,赵丹阳和但斌都是投资于港股为主的市场,取得了优秀成绩。对比来看A股市场,目前净值能超过5元以上的基金都极少极少。超过8元的基本只有王亚伟一个。说明过去十年,港股的确比A股更适合投资。
第二,赵丹阳和但斌都是国内学习巴菲特的标杆人物。尤其赵丹阳,2009年,他还以211万美元拍卖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引起全球瞩目。但其实赵丹阳和但斌在学习巴式投资的过程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个人风格。
第三,因为对估值的敏感,赵丹阳回避熊市的本领很高。比如2007年牛市中途,3000点以上他基本退出了二级市场,以打新股为主,后来A股涨到6000点上方,当时他旗下产品的收益远远落后于大盘。
到2008年初,他发表了著名的致投资者的信,宣布主动清盘旗下五只产品,退出A股市场。彻底回避了随后A股从6000点直落到1600点的巨大熊市风险。
而现在,他又要回归A股了,与华润信托合作的产品马上要开始发行。
第四,同样作为价值投资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但斌在巴菲特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且中间由于2008年的熊市,他的风格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稳定至今。
以前文列举的摩根斯士丹提供的专户为例。
根据我的了解,在2005年-2008年期间,该专户主要买入的品种是科技股腾讯,以及金融股平安、人寿,还有消费股李宁、味千等。
但2008年熊市金融股的暴跌让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当年回撤幅度达55%。
2008年之后,但斌的投资组合里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金融股。而变成了:同仁堂科技、腾讯、张裕B、广药等,可以说清一色的消费股。
事实上,前段时间我也就此问题专门与但斌做过深度交流,详见前文《但斌的买甲方论》。
第五,王亚伟更灵活。
相比赵丹阳与但斌,王亚伟从来没有举起价值投资或成长投资的大旗。如果一定要说风格,市场更多地认为他在重组股的投资上很有心得。
在华夏基金期间,他以对重组股的组合投资闻名。
转投私募之后,他的基本风格不变。同时,他还在制度上加入了股指期货的对冲机制。
显然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