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溢价抢增发 合伙制私募尝苦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02:3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陈春雨

  当初高溢价抢增发,如今则要付出代价。去年,多家合伙制私募以高溢价方式抢筹增发,但苦守一年换来的却是账面浮亏。上周一,湘潭电化宣布非公开发行股票解禁,当日收盘价14.82元,与一年前公司定向增发价19.53元相比下挫近25%。

  2011年6月,湘潭电化宣布增发方案,拟以19.53元的价格发行1156万股,募资2.257亿元用于收购锰矿及相关资产。方案一出,机构投资者积极响应,共有67家机构表达了认购意向,而其中最坚决的为几家合伙制私募。上海莱乐客投资报出21.64元的高价,较增发价19.53元高出10%。最终,在5家获配企业中,上海莱乐客投资获200万股,另一家合伙制企业博弘数君获218万股。

  一年过去了,对于高价参与湘潭电化增发的投资者而言,等来的却是一出“悲剧”。以上周一该公司收盘价14.82元计算,2家机构共浮亏1968.78万元。

  湘潭电化并非孤例。去年股债双杀,不少合伙制企业选择“曲线救国”,将目光投向有价格的定增股上。据Wind统计,去年上半年有8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在最终获配名单中,有27家都出现了私募的身影。上述两家私募就都出现在了黄河旋风的定向增发名单中。

  在定增中,私募屡屡获配,主要武器就是“高溢价”。以上海莱乐客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为例,除湘潭电化之外,还参加了西藏旅游的定向增发,当初提供的申购价格为15.03元,比增发价11.24元高出三成。而连云港去年3月以不低于每股5.88元的价格定增12000万股,博弘数君的申购价高达6.59元,高出增发价12%。

  不过,由于大盘持续低迷,靠定增获取超额利润的难度也在增大。去年至今,共有23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定增后还能保持上涨的只有65家。坚守一年换来的不是超额收益,而是解套危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