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阳光私募十大新闻盘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9日 02:21  证券时报网
张常春/制图 张常春/制图

  即将过去的2011年,对于阳光私募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受基础市场震荡下跌影响,阳光私募整体业绩表现乏善可陈,清盘声声急,私募自救忙。同时,新产品募集困难、部分私募基金陷于倒闭边缘,阳光私募不仅在这一年被拉下投资神坛,还遭遇了行业冬天的阵阵寒气,行业洗牌和分化正在进行。

  随着基金法的修改进程加快,阳光私募可望被纳入监管范畴。从股票市场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转型,A股市场的明天值得期待,阳光私募的明天也值得期待。

  增发产品业绩风光不再

  清盘潮起

  阳光私募即将迎来对冲时代

  阳光私募首现百亿巨头

  公转私大佬李旭利被捕

  正收益阳光私募不足一成

  私募有望纳入监管

  私募分家潮起

  行业面临洗牌

  私募冠军难逃昙花一现魔咒

  证券时报记者 陈楚 刘明

  镜鉴过往是为了烛照未来。对于年轻的阳光私募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只想说:所有经过的,都必将成为美好的!

  证券时报评选出的“2011年阳光私募十大新闻”如下:

  1、基金法修改 私募基金有望登堂入室

  《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稿,成为今年投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运行的基金法,仅仅是一部公募基金法,而包括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都没有纳入到这一监管体系中。基金法修改后,阳光私募有望被纳入监管范畴。此外,在新基金法的框架下,基金发行被规范为“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形式,阳光私募可望绕开信托渠道,这将为行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表示,《基金法》修改已进入最后阶段,明年将正式进入审议程序。

  2、业绩不佳 正收益阳光私募不足一成

  对于阳光私募,2011年可谓是2008年之后又一个悲催的年头,业绩不佳成为诸多问题的根源。

  朝阳永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105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中,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仅有91只,占比不到一成。255只产品跌幅超过20%,占比高达24%,时策1期、天星1号、国淼1期跌幅超过50%。

  3、清盘潮起

  “清盘”成为今年阳光私募新闻中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内共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盘,其中因为时间到期清盘的116家,而因触及净值底线而被强制清盘的则有37家。

  据了解,不少阳光私募产品在信托合同中都有单位净值与资产规模的相关约定要求。一旦私募产品单位净值下跌或资产规模缩水触及到约定情况,就要进行清盘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的持续下挫导致业绩不佳是阳光私募被强制清盘的主要原因,截至11月底,上证指数下跌了16.9%,沪深300指数下跌19.4%。与之相应的是,200余只阳光私募产品跌幅超过20%。此外,在市场疲弱的情况下,私募产品持有人赎回导致产品规模缩水也是清盘的一大原因。

  4、公转私大佬李旭利被捕

  2011年的阳光私募界头号新闻,当属加盟私募的昔日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因“老鼠仓”案发被捕。

  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通报,2009年2月28日至2009年5月20日,李旭利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利1000万元。证监会将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旭利逮捕,具体的刑罚将在随后宣判。

  据了解,作为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曾任职于南方基金(微博)公司与交银施罗德基金(微博)公司,1998年至2005年任职南方基金期间,担任过交易员、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务,2005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历任基金经理、投资总监,2009年7月投身私募。

  5、苦熬过冬 行业面临洗牌

  伴随着业绩不佳、清盘以及发行困难等问题,私募管理人的经营困境也日趋凸显,在没法获得业绩提成的情况下,阳光私募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降薪、裁员等时有耳闻,行业正面临洗牌和分化。

  据了解,与公募基金以固定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阳光私募公司主要是以20%的业绩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而业绩提成只有在产品单位净值创出新高时才能获得。自去年11月以来市场持续下跌,并未出现过较大的反弹,阳光私募要想产品单位净值创出新高异常艰难。

  据统计,截至10月上旬,2010年底之前成立的652只阳光私募产品中,今年以来创出过新高的仅有179只,占比不到三成。纳入统计的244家阳光私募公司中,有155家阳光私募公司今年以来没有任何产品单位净值创出过新高,占比超过六成。这意味着至少有六成以上的私募公司今年以来没有获得过任何业绩提成。

  6、阳光私募即将迎来对冲时代

  随着今年7月13日银监会正式下发《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国内阳光私募在先行试水海外对冲交易之后,将迎来A股市场真正的对冲时代。面对新的投资蓝海,阳光私募基金摩拳擦掌,但仍然有不少难题横亘在他们面前,等待突破。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制造中国”、“外贸中国”、“投资中国”这样的词语,但随着信托产品投资股指期货的逐步放开,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次第出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到对冲交易中来。对冲中国不仅不会是神话,也会带来A股市场新的气象,新的纪元。

  7、增发产品大量出现 业绩风光不再

  博弘数君2010年10月份开始发行的定向增发类指数化产品成为私募发行定增的标志性产品,并引领了今年阳光私募发行定增的潮流。据统计,博弘数君的定增产品已经发行20期以上,募资规模也达到30亿元左右。

  一个数据可以证明私募定增产品的风行情况。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数十家合伙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认购金额超过160亿元,远超过2010年的几十亿元。这些合伙企业中不少是私募的定增产品。

  博弘数君作为私募定增产品发行潮的一个代表,他的成功与后面业绩遭遇下滑的情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一度引发了市场对定增产品的争议。

  今年上半年,股市持续低迷,阳光私募业绩不佳,而博弘数君的定增产品却取得了30%以上的业绩。然而随着新的定增产品的陆续成立,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博弘数君旗下定增产品的业绩也逐渐褪色,后续成立的产品连连亏损。

  8、私募冠军难逃昙花一现魔咒

  2009年、2010年阳光私募冠军连续失落。罗伟广、常世杉今年业绩下滑幅度领先,在去年业绩取得前20名的私募中,今年以来只有展博投资等少数私募产品业绩继续领先。

  在私募基金界,一个令人遗憾和惋惜的现象是:当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业绩优良时,会备受市场推崇,媒体对其赞扬报道也铺天盖地,令其一炮走红,然后该私募基金经理就会加速发行新产品,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可惜的是,在私募基金迅速成长后,业绩往往不能比翼齐飞,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引来市场广泛质疑。私募基金规模膨胀业绩缩水,成为不少私募基金经理遭遇的魔咒。

  9、阳光私募首现百亿巨头

  一直在规模方面不起眼的私募今年出现了百亿的巨头,这使得业内不得不对阳光私募的发展刮目相看。据媒体报道,在今年重阳7期、重阳8期相继成立后,上海重阳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已经可与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相媲美。

  据了解,上海重阳投资的董事长为裘国根,总裁为莫泰山。莫泰山原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2010年加盟上海重阳投资。

  除重阳之外,泽熙投资等多家私募资产规模也达到50亿元以上,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二三十亿的也为数不少。不过,阳光私募的规模分化也是非常严重,在大私募的规模能与公募基金相较高下的同时,更多的小私募仍然处在一两亿甚至几千万元的规模。

  10、私募分家潮起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股东、高管和核心人物出走的情况屡见报端。先是邓继军(微博)、彭迅挥手告别金中和,到后来钟兆民与但斌(微博)两位东方港湾的老牌私募基金大佬和平分手,各自打理自己的公司。此外,刘鹰惜别曾昭雄,“出走”合赢投资;原菁英时代副董事长文婷携手副总裁苏志坚也离开菁英时代,创办了深圳富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魏延军离开从容投资另立门户。私募界颇有蔓延之势的分家现象,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