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九成私募产品亏损 阳光私募清盘加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0日 01:15  中国经营报微博

  卢远香

  阳光私募正遭遇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2月6日,今年已经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盘,而去年该数字仅为83只。另外,还有140余只产品因业绩差或客户赎回导致规模缩水,走到了清盘边缘。私募排排网总编龙舫(微博)介绍,今年以来,九成私募产品都是负收益,其中,亏损10%以上的产品占比超过五成。

  在私募的生存准则中,没有业绩、就没有收入。九成以上私募亏损,背后所代表的是今年整个私募行业都面临“没有收成”的尴尬处境。为此,降薪裁员、低成本运营则成为当前私募群体苦熬过冬的应对之道。

  清盘席卷私募业

  当产品净值触及止损线,或产品资产规模低于约定数值时,私募就面临被动清盘。

  12月以来,何亮就一直忙着和客户及信托公司沟通清盘的事情。

  “这是2007年11月发行的产品,正好遇上2008年的暴跌。现在产品运作满4年,但净值还在0.7元附近,若要回到1元的成本线净值还要上涨42%。但未来两三年内几乎都看不到希望。”何亮是深圳一家小型阳光私募的董事长,目前管理着一期信托产品。

  让何亮纠结的是,由于净值始终没有回到1元面值,客户对他们的信任度正快速消失。“成立时还有5000万元,但今年很多客户赎回,现在也就2000万元左右的规模,连员工都养不起。”面对净值翻身遥遥无期,规模持续缩水的局面,何亮不得不接受清盘退出的现实。

  何亮的遭遇,只是阳光私募群体的一个缩影。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止至12月6日,今年已经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盘,行业占比为16.25%。按照产品清盘的方式,分为强制清算和到期清算。在今年清盘的产品中,有37只产品是因为净值触及底线而被强制清盘,其余均为到期清算。

  “私募清盘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被动清盘是因为产品净值或规模触及信托合约规定的条款。”龙舫介绍,结构性信托产品在成立时一般会约定净值止损条款,比如净值跌到0.8元的止损线,信托公司会要求私募当天变卖股票清盘。除此以外,有些信托公司规定若产品资产规模连续半年低于某一数值,如2000万元,则要被强制清盘。

  “如果行情继续不好,阳光私募大面积清盘的现象还将延续。”龙舫介绍,今年前11个月,亏损幅度超过25%的非结构化产品有86只,这些高亏损的产品在12月的市场下探中如果不能止损,很有可能面临清盘。

  激励机制变为生存压力

  结合私募结构化产品和非结构化产品总和来看,市场中140余只产品濒临清盘。

  清盘潮展现的,还只是私募寒冬的冰山一角。据记者采访了解,面对私募行业景气下降和资本市场寒冬的双重夹击,一些中小型私募群体迫于生存的压力,萌发了主动清盘退出的想法。

  “私募行业就跟保险推销员类似,拿一点点底薪,只有不断做出业绩,才能拿到提成。如果股市不好没有业绩,公司不挣钱,员工也别指望有奖金。”上海某大型私募市场部总监陈涛(化名)说,阳光私募的收入来源是业绩报酬,即对超过净值最高点的部分提取20%的收入作为报酬。但这最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却也给私募带来了最大的生存压力。

  陈涛就职于一家规模约50亿元左右的私募基金公司,属于行业的第一梯队。今年其所在的公司新发行了5只产品,规模扩大了十几亿元,但由于产品净值在下跌,公司同样没有收入来源。陈涛称,除了业绩报酬,阳光私募也有少量管理费收入,但由于要分给信托和银行渠道,留给私募基金的比例还不到0.5%,连研究团队都养不起。

  当一线的大型私募机构感叹行业压力大时,一些中小型私募机构更是面临“入不敷出”的生存困境。

  “挑战前所未有,今年私募同行都很艰难。”龙腾资产管理董事长吴险峰认为,2011年是私募基金遭遇的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私募群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在于未来两年、甚至三年可能都是颗粒无收。

  “净值从1元跌到0.7元,未来要上涨42%才能回本;若是掉到0.6元,上涨66%能回本;如果跌到0.5元,则要翻一倍才能回本。”陈涛感慨,2007年成立的老基金,仍然有超过40%处于面值以下,由此可见行业的残酷。

  来自朝阳永续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保值低于0.9元的结构化产品达129只,净值低于0.6元的非结构化产品达17只。这意味着,市场中濒临清盘的产品高达140余只。

  降薪裁员过冬

  反应灵敏的私募做好了裁员的准备,一些私募机构也传出取消绩效工资、年终奖的消息。

  对于整个私募行业,清盘撤退的群体只占15%左右,更多私募选择了降薪裁员苦熬过冬。

  “现在关键是能活着过冬,低成本运作就很重要。”深圳某赵姓私募近期刚将年初招聘的研究员解散,只留下3位合伙人守着一期信托产品。老赵称,公司今年没有收入,成本主要是房租和合伙人的固定薪水。“如果冬天持续很长时间,合伙人可以不发工资,估计熬上一两年没有问题”。

  反应灵敏的私募做好了裁员过冬的准备,还有一些私募机构也传出取消绩效工资、年终奖的消息。

  “私募是以业绩报酬为激励机制的机构,产品业绩好,包括合伙人、研究员都可以拿到上百万元的分红。但今年业绩亏损,公司完全没有收入,全部员工都没有奖金。如果市场持续走熊,不排除会打折发工资,以降低经营成本。”深圳另外一家资产规模不到5亿元的私募老总坦言私募的生存压力非常大。

  相比于一些私募主动收缩战线,裁减人员,一些类公募化的大型私募机构,则遭遇员工主动离开公司、回流公募的现象。

  “去年新招了一批研究员培养,今年年初还从券商挖了负责市场、投资、研究的几位合伙人,但今年团队磨合得不是很顺利,几乎都离开了。”上海一家管理资产规模20亿元的私募总经理称,年初公司曾计划今年大规模扩张,但没想到市场冷清,新产品发不出去,老产品也在亏损,有些员工对未来前景比较悲观,在下半年都回到了公募行业。

  据上海这位总经理介绍,私募投研人员回流公募并非个案。今年下半年,朱雀、从容等多家公司都有几位研究员外流,其中以流向公募基金为主。

  在华润信托一位投资经理看来,中小私募迟早会退出市场。“在华润这个发行阳光私募的信托平台中,资产规模前十的私募管理的资产占了整体的70%,这说明私募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他预计,随着市场寒冬的到来,这批小机构最终会因成本压力退出市场。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微博)直言,每轮大熊市总有埋单者,“2000年熊市,把一批庄家搞死;2003年~2005年熊市,把一批券商搞死;这轮熊市,可能会搞死一批公募与私募基金。”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