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多少保单才能保平安 人生不同阶段各不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3:21 新闻晚报 | ||||||||
主持人:在保险常识还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只要买了一种保险,就万事无忧了。殊不知保险还有很多细分:意外、健康、医疗、养老、人寿、金融贷款等,每个品种对应不同的意外情况。 越是发达的国家,保险制度越完善,人均拥有保单数量也越多。在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的最大需要就是安全与保障。保险的功能不仅在于提供生命的保障,在人生
保险聚焦:保单与年龄阶段 随着市民保险意识和理财意识的双提高,不少保险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兼具了保障和投资的功能。但事实上,一份保单未必是覆盖面越广越好,选择保险还是要随着年龄阶段来。 可能是受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影响,不少老百姓在买保险的时候也跟炒股票一样,存在跟风现象,每个人手中的保单体现不出年龄段的特色,反而有强烈的地域特点。比如某个工厂的职工很可能都在同一个代理人处买保险,而且所购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不大,清一色的分红险或者是养老险;在金山、青浦等城乡结合部,甚至还出现一个村子的人都买同一品种、差不多保额的保险。 除了盲从,购买保险的另一大误区在于对保险功能的滥用。保险周刊就曾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一户家庭月收入4000元的家庭,每年居然投入两万多元购买投资连结保险,造成家庭现金紧缺,退保损失又很大。无论如何,保险最根本的功能是保障,用它做投资不是不可以,却不能过于偏重它的这个附加功能。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产品的细化,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比分红险更专业的投资工具。 人人都要搞清楚保险的主次功能,只有当心里有了一本“保险经”,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购买行为的理性成份。 保单与保费涨价 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比起1990年时的68.55岁高出了很多,原有的生命表已经不具备权威性亟需修改,据悉,新的生命表将在2006年重新订立完成。由此引发的问题是: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我们的保费是不是也要涨价了? 其实生命时间延长可能带来的仅仅只是养老险种的价格上涨,而一些保障类险种的价格反而应该会下降。而且保费的涨跌不仅与我们的平均寿命有关,还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现行利率水平,利率高险种价格相对便宜,利率降低险种价格相应提高。此外还受寿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绩效影响等等。 无论如何,保费的涨跌都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数理依据,并且能够兼顾公平,还有相关的监督机构,其实并不须老百姓去烦心担忧。这里我们要强调的观点是:选对品种比关注价格更重要。面对保费调整,你或许在踌躇要不要等待。等待的好处是,未来的保险价格有可能更便宜;等待的风险是,在等待期你无法获得保障。而保险作为一种提供潜在意外的保障,本来就是很难用价格衡量的。 在对保险进行具体选择时,除了要根据自己的年龄阶段和需求,还要留心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保险公司以售后服务是保单质量的重要保证。 保险案例: 25~50岁:不同保单各司其职 25岁通常是本科生就业三年、研究生毕业的年龄,由于工作时间不长,经济条件也有限,一般买保险只考虑自己一个人的,保障的价值也相对较低。考虑到年轻人经常外出旅行、交友,不妨购买一些意外险;以前小青年很少买健康险,但随着“不要让父母白白养你”的说法日渐流行,不少年轻人加买了健康险。 30岁以后,对健康更加关注起来,购买健康保险的人明显增多。特别是成家以后,对家庭和儿女更有一份责任。时下的婚姻登记处一般有保险介绍,新人在受益人栏上互写对方的名字,也算是种对彼此的爱和责任,保险成了一种浪漫的表达。 35岁以后,随着家庭的成熟,子女成长,原有的保单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了,就要增加和扩大。特别是有还贷压力的家庭,更需要买一份保险为家庭提供财富保障。目前我国房贷险仍属强制险种,但注意主贷人务必填写夫妻中收入高的一方。如果主贷人发生意外,在条款规定责任范围内由保险公司替其还贷。 到了40、50岁,养老问题浮出水面。请记住养老保险是越年轻时买越合算的。到了这个时候,房子买了,孩子也大了,主要任务是为自己增加一份养老金。在国外年逾五十的人会考虑去世可能给子女带来的高额遗产税问题,会选择买保险避税。 保险言论:保单不是越多越好 苏默(34岁,保险规划师): 虽然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人的一生中要有不同保障功能的保险,但我要提醒大家不要矫枉过正,保单并不是越多越好。 之所以这么说,第一个理由是一些保险不能重复理赔。由于保险的补偿原则,投保人不能通过保险来获利。就拿医疗费用保险来说,它是根据实际的医疗费用发生情况,凭发票向保险公司理赔的。如果购买两份医疗费用保险,按照保险规定,在一家保险公司获得理赔金后,实际的医疗费用支出已经得到赔偿,就不能再到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理赔了。 第二个理由是保险买多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可供灵活支配的余钱减少了。而且退保要承担不小的经济损失。所以投保时一定要给自己留些余地,充分估计自己即将缴纳的保险金,购买行为务必谨慎。 客户平均2~3张保单 阳亮(41岁,平安保险代理人): 我从事保险销售约摸两年,由于工作勤恳,也积累下二三百名客户。在我的客户中,人均保单量大概在2~3张,距保险意识很强的日本(人均5.4张保单)还有不小差距。但我已经能由此感受到人们观念上的进步。 一般而言,我会为一个客户介绍4张保单,他们都会耐心地比较,然后再从中挑出最适合自己的。可能是出于“讨价还价”的心理,很少有客户会爽气地接受我全部的保险计划,可能他们觉得代理人总有盈利的目的吧。看来我今后只有设计6张保单,让客户从中挑选4张,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保障。 错过多少好保险 海涛(36岁,主持人):还记得96年一个中年女性在单位食堂里设摊销售保险的情景,当时我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情去看看的,并没有买保险。记得有些同事打听完回来还气呼呼地说:那个代理人为我做保额10万的计划,莫非我的身价只值10万?! 可以说这一次是我们初涉保险,大部分人还持观望态度,但依然有人敢于“吃螃蟹”,一下子买了七八份养老返还型保险。 近10年过去了,经历了高利率时代的我们目前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息聊胜于无,大家异常羡慕那些买了保险的人,觉得他们真是有投资远见。而那个高利息的保单时代一经错失,也永不再来了。 现在想想,我们的保险意识还是到得太晚,一些五六年前高保障价格也很便宜的保险品种再也买不到了。或许,保险作为金融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只能是赶早不赶晚吧。 保险参与晚年生活 印素素(58岁,退休教师):我们经历了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不同年代,虽然饱受风霜,但又恰恰都没有什么养老计划。我的保险设计还是儿子买保险时代理人顺便做的。 退休后闲来无事,索性跟来找儿子的保险推销员聊聊,没想到与他的一番谈话倒激起我规划自己晚年生活的想法。 退休前我是数学老师,深知积少成多的道理。其实每个月一千多元的退休金经过仔细盘算,还是可以过得悠闲又有保障。我首先为自己原来的保险添加了重大疾病保险,然后又腾出一些积蓄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关心,感觉自己也年轻不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