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迷途:短期产品救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2:0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巫燕玲 戴奕 万云 收益率从超过3%到不足2%,仅半年时间,曾经火爆一时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陷入沉默。 除了激烈市场竞争下的收益率“攀比”压力令银行难以为继,更致命地打击来自央
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得不进入潜伏期。记者一周来的采访显示,多数银行并不甘心放弃,短期产品或将成为人民币理财的替代者。 理财银行分化 事实上,此前人民币理财产品趋缓势头已经出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行最近一期产品年收益率普遍从最高时的3.17%回落到了2.7%~2.9%左右。 由于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银行相关人士认为,3%的年收益率已接近成本收益底线,银行从人民币理财业务中所获并不多。“前期产品还能捆绑存款,银行收入可从存款中弥补,但后来银监会不允许再捆绑存款,而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承诺的收益率越来越高,银行基本只赚个中间费用,少得可怜。”某股份制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发人员对记者说。 因此,四大国有银行年初低调推出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后,均无后续行动。记者就此咨询相关国有银行人士时,他们表示,人民币理财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产品。 挑起人民币理财大战的股份制银行显然不愿轻言放弃。光大银行广州分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陈晖表示,对于银行而言,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意义不仅在此项业务的利润。“银行本来就做好让利准备的,主要是为服务和巩固中高端客户。”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表示,他们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研究开发仍在继续。 仍有投资价值? 对于消费者而言,人民币理财业务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 记者采访的多家银行人士均表示,由于银行通过各种投资组合锁定了央行当时发行票据的利率,即便货币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此前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已经持有产品的收益是有保障的。 至于未来,部分银行人士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的稳定性是投资者很看重的,因此仍有市场需求。某国有银行产品部负责人也承认:“国内投资者中有太多风险厌恶者了,所以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有市场的。”但她同时表示,现在已经在向客户推荐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替代产品——例如货币市场基金和记账式国债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看债券市场的走向。债券市场的变化有周期性,一段时期后发行的债券规模和品种都会越来越多,有足够的市场投资空间时,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可能规模会缩小,但仍旧可以运行。”上述股份制银行市场开发人员表示。 短期产品坚守 4月5日,交通银行开始发行一种每7天按1.62%利率计息、名为“得利宝人民币七天理财”的理财新品,账户余额达5万元的客户到银行签约之后,就可以每7天按1.62%的利率计息,利息自动转入本金,实现累计得“利”。 记者了解到,包括光大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已开始或者酝酿推出1个月、甚至7天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此前,人民币理财的最短期限为3个月,最长为2年。 陈晖对记者说,在目前货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要保持竞争力,可从两个方面创新:“一个是期限,另外是投资结构。”由于监管限制,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局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无信用风险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目前状况下要改变投资结构不易实施。所以银行只能在期限上下工夫。“比如一年期产品收益率走低,银行可以考虑加大3年、5年期等产品的开发力度。” 而另外一种做法则是银行让利。银行适度承担利率风险,使买进债券的存续期略高于发行产品的期限。如买进存续期2年的金融债券,目前2年左右的金融债收益率由3.2%降至2.7%左右。如以此为基础发行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定为2.5%。“但这样银行风险较大,而且人民币理财业务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某股份制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发人员认为。 不论如何,人民币理财产品仍在坚守。 相关报道一 券商理财产品要想补位人民币理财,还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理财产品断档券商集合理财补位? 随着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暂停发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开始浮出水面,并且大有取代之势。 3月,两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广发理财2号”、“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本月,长江证券的“长江超越理财1号”即将发售;而在上报待批之中的还有招商证券“基金宝”、中金公司面向大型国有集团发行的定向产品以及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的“类保本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券商“自掏腰包”降风险 券商集合理财一个特点是,引入券商认购部分份额,且券商只享受次级收益权和设定转换权。“光大阳光”由于最大可以投入90%的资金在股票市场上,因此风险较高。为了实现该产品预期收益率3%的有限保障约定,光大证券自己投入10%(最高2亿元)购买“光大阳光”,当该理财产品出现损失或者收益未到3%时,光大证券会先用这2亿元对投资者进行补偿,直至年收益率达到3%。 长江证券王经理则向记者表示,在设计“长江1号”时,公司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利益为出发点,首先从管理费中提取50%作为风险准备金,如果投资收益率低于一年定期银行存款利率,将动用风险准备金进行补偿;其次长江证券以自有资金1亿元为限,认购“长江超越理财1号”。每满一年,如果客户本金发生亏损,长江证券除动用风险准备金进行弥补外,还将以自认购资金,弥补客户损失。 热销背后的疑云 “从已上市的2只券商集合理财火爆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销售充满信心。”长江证券王经理对记者如是说。而广发证券某女士表示,“广发2号”推出11天就被销售一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广发证券可能在五一前后推出第二只集合理财产品。 不过,记者从营业部了解到的情况是,首发的2只集合理财产品销售压力其实很大。为何会这样?主要问题出在产品定位上。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基本定位在机构投资者和高端个人投资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实际销售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显然更高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定位其实是对现实情况考虑不周的。在机构投资者之中,保险公司能否购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前景尚不甚清楚;基金注重流动性? 对于具有封闭期的金融产品,即使收益比较高也不会贸然介入;具有询价资格的机构往往去申购新股,这块收益是高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而非金融公司则鉴于券商以往不规范的委托理财历史,对自有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尚不能放心。 既然只有个人投资者对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感兴趣,那么就不能设置较高的门槛。实际情况是,目前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要求的门槛较高: “光大阳光”和“长江1号”购买起点是10万元,“广发2号”购买起点是5万元。这使得中低端的个人投资者被排除在外,而这部分投资者以往多是投资于收益率接近的货币市场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具有创新试点资格的十几家券商都在积极地准备推出各自的集合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将在未来时间内大批出现。然而,券商理财产品要想取代人民币理财,还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而不仅仅是在产品设计上关心投资人。 相关报道二 后人民币理财时代 谁主理财沉浮? 人民币理财产品集体“失语”后,银行理财向何处去?记者通过一周来的广泛采访发现,除了代销基金、保险等大部分银行都有的共性化产品,一些个性十足的产品正在部分银行悄然热销。 信托:门槛越高越好销? “我行现正进行国开行担保第五期人民币信托计划预约,该投资项目期限3年,年收益4.7%,起点金额30万……”最近,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的贵宾客户大都收到这类邮件或手机信息。 据了解,不同金额起点、不同期限和不同年收益率的信托计划正在招行北京分行以每半月一期的速度在VIP客户中推广。“我们已销售了一期起点200万、年收益3.8%的信托理财计划,销售得非常好。”招行客户经理张小姐告诉记者。“预订最快,卖得最好的是一期起点500万的信托计划。”招行亚运村支行客户经理杨静说。 对于为什么招行现阶段向目标理财客户主推信托产品,招行北京分行负责个人银行业务的刘加隆说:“信托产品虽然也有风险,但我们基本可以把握信托项目的担保、项目内容等,对于收益率和风险也有合理预期。” 刘加隆强调:“现在银行处于理财产品短缺时段,招行现阶段向客户介绍的信托计划是发挥银行团购的力量,为客户提供畅通的信托理财渠道。将来的理财趋势是根据客户资产和对健康、教育、养老的需求程度做综合的理财规划。”而这样的理财规划里应该包括注重风险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注重现金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一些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组合。 外币理财:外资银行急渗透 由于对美国加息预期提高,前段时间稍显沉寂的外汇理财市场又开始活跃。进入2005年,数家外资银行积极加入个人外币理财市场格外引人注目。3月30日,东亚银行宣布在全球——包括欧洲、美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同时推出期限三年的“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息”挂钩保本投资产品,4月4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宣布发售两款“上限正向浮动”和“价幅累积”的币保本投资产品。花旗、渣打的类似外币理财产品也紧随其后跟进。 “东亚银行此类外汇理财产品,是为一些风险承受力较低并预期利率在投资期内不会大幅上升,但希望可获取较传统定期存款更高回报的投资者而设计的。”东亚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吴志强说,“与传统定期存款比较,此类保本投资产品有机会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对于持有外汇的投资者来说,高收益率、低流动性的外汇理财产品是一种理财选择。不过银行人士提醒投资者,面对高收益产品的诱惑,客户应仔细分析,高收益、结构复杂的产品适合对外汇理财比较熟悉的人士。据了解,像花旗银行推出的“优利账户”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买得是一种期权,具有预期的高收益率,但同时也是高风险性产品,只有对国际汇率走势、经济形势有一定了解的人士才适合购买。 基金:难堪业绩下的看点 近来陆续公布的基金年报无疑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是不小的打击:2004年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含配置型)的净收益总额为25亿元,浮动亏损总额为70亿元,如果将净收益和浮动盈亏相加的话,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亏损45亿元。 基金是否还能继续持有或买入?友邦华泰理财顾问指出,尽管2004年基金业绩乏善可陈,但数据显示,在上证A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比上一年年末下跌了15.23%的情况下,31只具有全年业绩表现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4%,其间甚至有个别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达到17%。“股票型基金比个人投资者单独买卖股票具有更强的风险规避能力。市场一旦走强,投资股票型基金将有望获得较高收益。” 相对股票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业绩好看很多,但《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出台之后,以短期货币为主要投资工具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开始下滑。博时现金收益基金经理芮颖认为:“投资者应该看到的是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匹配’。”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功能是将投资者身边的流动资金与货币市场投资工具联动起来,使现金在确保流动性后比普通的储蓄有稍高的收益。一位银行理财顾问建议:“如果你需要10万元的流动资金,可以选择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在选择具体产品时,最好选择T+1的产品,即提前一天通知,第二天就可以取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