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国债可比看到昙花盛开难多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8:02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其实,把昙花比喻成国债并不太确切,如今想买到国债,可比看到昙花盛开难多了。每次国债的发售,都会引来大批的购买者蜂拥而至,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2006年4月1日—4月30日,是财政部公开发行2006年凭证式(二期)国债的日子,于是,3月31日,许多发售银行门前又见排队认购的人群。此次国债发行总额为400亿元,较去年第五期的凭证式国债分别多出100—200亿元,但这个数字分摊到全国各地的发售行时,就如
为什么“不事张扬”的国债这么受追捧,而与之有着同样“功能”,甚至比国债收益还要略胜一筹的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在大力地宣传,最终还是少有人买账呢? 原因也不复杂。其一,国债国债,顾名思义,此乃国家发行的债券,是绝对“保质保量又保本”的投资方式。没有风险是国债的最大特点,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能够稳赢稳赚才是他们积极投资的最大原因。其二,投资门槛低。1000块钱就可以买国债,与最低投资额高达5万元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哪个更有市场,不言自明。其三,流动性好。国债虽然期限较长,变现麻烦,但可以通过质押贷款变现应急,而人民币理财到目前还没有此项业务。其四,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品牌威信度,每家银行都是产品丰富、花样繁多,且哪样都不差,对消费者缺乏一些理性的、指导性的分析,令投资者不敢擅自出资。其五,宣传“不厚道”,避重就轻的宣传往往会覆盖一些潜在的风险,当投资人情绪高涨地买下产品,却拿不到预期收益时,自然会对它退避三舍。 银行花心思设计、推广理财产品,是扩大投资渠道的好事,否则,不但中国14万亿的存款拿着烫手,放着可惜,而且银行的劳心好意也落得个少人心领。 但让人都买账也不是易事。银行要想取得人们对国债的那种“信任”必须要动动脑筋。第一,先考虑一下你的品牌是否已经深入人心?你的服务是否真正贴近民意?你的产品是否正在符合民需?你的宣传是否一贯自说自话?第二,让人购买理财产品,先要了解它的需求范围,即哪些人需要理财。“创造财富的人鲜有理财,需要理财的人少有财源”,这是条规律,也是事实。所以,理财销售抓大头(高端客户)重要,为更多的人提供生钱通道也很重要。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像等购国债那样地争购银行理财产品,国债的“昙花现象”便会自动消失了。 最后再给买不到凭证式国债的人们提个醒儿,国债中还有一种记账式国债,这种国债的特点是买入后可以做两手准备,持有与抛出进退自如,且同样具有国家信用保证,一样买着放心,稳赚收益。 据悉,这种记账式国债在近期将扎堆式发售,其前景也将被人看好。 本期执笔:段耀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