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2005年,成都银行界很热闹。这边厢,汇丰、渣打、花旗等金融巨头纷纷进驻,宣称要开拓新品;那边厢,一群已站稳脚跟的中外资银行把争夺的焦点放到了个人业务上。在这场争夺战中,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
2006年,个人理财产品会呈现怎样的格局?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型,谁又将再领风骚?
平均每月6期产品上市
30多期产品,最高一款预期年收益4.8%。这是光大银行成都分行在2005年推出的理财大餐。如果再算上中信、民生、中行等其他几家,短短12个月,已有至少70期个人理财产品亮相,平均每月就有6期产品。
在今年的理财大战中,收益率和期限成为各家银行决斗的两大法宝。记得在年初的时候,还有银行将期限设置得较长,预期收益率也给得比较高,以期留住更多的客户资源。经过一番运作,有些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却难以达到预期标准,这使得部分客户纷纷提前解约,转投其他银行。从第二季度开始,几乎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期限都控制在一年以内,尤以6个月和12个月为主。
11月1日以前,不少银行为拉拢客户,都刻意将理财门槛定得很低。一般来说,美元品种为100美元,港币品种是1000港币,人民币产品的入围门槛也只有1000人民币。11月1日起,这一现状大为改变。受监管要求的限制,各银行不得不将理财门槛大幅提高,外币品种最低为等值5000美元,而人民币品种更是达到5万元。
保本浮动收益型日渐受宠
据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私人银行部邓俊分析,保本固定收益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国债、企业债等,由于各家银行都将手中的大量资金涌向该领域,导致资金供过于求,整个市场的收益率偏低,银行设计出来的产品收益率也随之下降,比同期存款高不了多少。
邓俊预测,保本浮动收益型在2006年将扮演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上的主角,由于这类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多数都是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挂钩,而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以及美联储潜在的升息预期,都将直接影响到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从而为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增添几分不确定因素,“这才叫理财,投资者才有机会获得更高收益。”
特别提示
购买产品前要看清条款
记者发现,2005年面市的各种理财产品,全都是保本型的。邓俊分析,部分银行在2006年可能会适当推出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他认为,由于这种产品的本金也存在损失的可能,所以投资者在购买时应更加谨慎,不要被银行宣称的预期收益率吸引,一定要把条款看清楚。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尽可能选择期限较短的品种,以便能及时调配资金。如果是美元、港币品种,可考虑固定收益型,而人民币品种,则选择浮动收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