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取地下水到引黄河水,再到抽取地下水,20多年来,济南市保泉的巨额投资在一个理论的争议中摇摆不停
本报记者 李攻 发自济南
为了让济南的泉群不成为“死泉”,保住“泉城”的美称,在过去20年中,济南花
费了相当大的代价来保泉。但是,由于保泉战略一直在抽取地下水,引用黄河水,再抽取地下水之间摇摆不定,花费了22亿元之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深冬的薄雾中远远望去,玉清湖水库就像一座古代的城池。
这座“站”在平地上的水库,堤坝有12米高、占地9600亩。
1月20日,是“四九”的第四天,几条小船冰封在湖边;一群叫不出名的鸟在岸边追逐觅食,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这种安静,在玉清湖水库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自从济南西部地下抽水试验开始之后,玉清湖水库——这座引黄供水项目就陷入了停顿。
玉清湖水库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济南西部地下抽水试验开始于2004年7月。抽出的地下水通过玉清湖原来的输水管道向济南市区供水。
从那时起,玉清湖水库就“停产待命”了。玉清湖水库的由来
玉清湖水库竣工于2001年7月。
其时,正是济南的供水最为紧张的时候。在2000年,济南这座以泉水闻名的城市陷入了空前的水荒。地下水位降至创纪录的21.3米,而趵突泉需要地下水位达到27米才能喷涌。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泉水早就停喷,就是市民的饮水也成了问题。
用水最为紧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被迫用消防车为市民供应生活用水的情况。消防车前提着大桶小桶接水的长队,成为济南市缺水期最常见的景象。
而玉清湖水库,再加上2000年4月建成的鹊山水库,大大缓解了济南市的供水紧张状况,也为以后泉水喷涌创造了条件。玉清湖水库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按照当时政府部门的说法,两座水库的建成,使济南市地表水供应能力达到每天80万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比例由原来的7∶3变成4∶6。这将使济南泉水复涌,甚至在正常降水状态下保持常年喷涌成为可能。
2002年仍然是济南的枯水年。虽有上述两座水库建成,但泉水到了喷涌的边缘又缩了回去。
2003年济南雨水大增。在炎热的夏季里,平均每周两次的降雨令济南这座北方火炉感受到了凉爽。
天遂人愿,2003年9月7日,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泉群在停喷548天之后恢复喷涌。这一年中秋节晚上,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党政领导齐聚在趵突泉边。
2004年又是一个丰水年。丰沛的降水使得济南的泉群到今天还在喷涌。
但济南泉群的“水荒”并没有结束。2005年1月23日,济南地下水位已经降至27.85米,人们开始议论泉水还能否坚持到春节。
就在这个时候,关于保泉策略的争论又浮出水面。而这场争论的结果,不但关系到济南人能否喝到甘甜的地下水,而且关系到投资20多亿元建设引黄工程的科学性。“一碗水”和“两碗水”之争
济南地下是“一碗水”还是“两碗水”?理论上的热烈争论与玉清湖水库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
简单地说,“一碗水”理论认为济南的地下水是一个整体,无论在哪里抽取地下水,都将对泉水产生影响。这一理论支持济南引黄河水战略。
持“一碗水”理论的专家主要来自原山东省801水文地质队,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黄春海教授是这个观点的有力支持者和倡导者。
“两碗水”理论认为,济南市区(也是泉水聚集区)的地下水和济南西部(下称“济西”)地下水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在济西抽取地下水并不会影响泉水。而济西蕴藏有极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济南供水需求。
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商广宇支持这一理论,他也是现在济西抽水试验的极力推动者。
商广宇说,济西地下水储量在100亿立方米以上,每天可供开采的数量在110万立方米。
“这场争论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世欣告诉记者。就在2004年12月底,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在经过5年的课题研究之后,形成了题为《济南市名泉保护战略对策及措施》的报告。但这份报告仍然没有对济南地下是“一碗水”还是“两碗水”作出结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所以还要争论下去。”李世欣说。
“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商广宇说,“但是有的时候,对有些人来说,模糊要比清楚更好。”
“如果真的搞清楚了,可能会带来‘政治风险’。”商广宇说,“那么大的投资,如果被证明决策不科学的话,将会有怎样的影响?”20年保泉与近30亿元投资
就是这一理论上的争论,使得济南的供水保泉战略在抽取地下水、引用黄河水、再抽取地下水三者之间飘忽游移。
济南的保泉战略开始于1981年。当时有一位中央领导来济南。济南当地领导建议去趵突泉看看。这位领导说,有什么好看的,不喷涌的趵突泉就是一池死水。
这位领导当场提出,要济南在一年内恢复泉水喷涌。
一年就恢复喷涌压力太大,最后济南当地领导表态,三年恢复喷涌。
随后,根据黄春海“采外补内”的策略,决定停采城区内的水,在东郊和西郊地区新建水源地。
此举没有见到成效。1982年,济南泉水开始了长达220天的持续停喷。三年保泉战略归于失败。
从1986年,水源转向引黄河水。1988年,投资2亿元的引黄一期工程竣工。但这座设计能力为日供水20万立方米的工程最多的时候只达到了每天5万立方米的产量。并且在运行五年之后,1993年工程大部分废弃。
“1988年的2亿元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恐怕能顶现在的10亿元。”商广宇很是惋惜。
1989年,济南市再次召集各路专家商讨济南的供水战略。商广宇回忆说,去了五六十个人,而“两碗水派”只有几个人,显然“抵挡不住”。会议决定,推迟开发济西地下水源,继续上马引黄二期工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而这两座水库的投资达到了22亿元。抽水试验:保泉历史的轮回?
现在,从济南西部进行地下水抽水试验本身来看,似乎是“两碗水”理论又占了上风。
济西抽水试验能够上马,商广宇将原因归之于领导思维方式的改变,没有了过去旧框框的束缚。
商广宇说,济西抽水试验一期工程的投资只有3000万元,再加上二期投资也不到7000万元。如此之少的投资就可以保证济南人的生活用水。
作为抽水试验的一期工程,现在的日抽水量在18万~21万立方米。如果试验成功,还将上二期工程,济西地下水每天供应市区将达到40万立方米以上。
一位担任过山东省政协高层领导的水利专家曾表示,如果济西抽水最终能够完成济南保泉供水的目标,那么,济南此前耗费巨资所兴建的系列供水工程,将被证明是走了弯路。
其实,济西抽水试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减少供水成本。引黄工程的巨大负担已经使供水部门难负其重。
李世欣告诉记者,自来水公司的抽水试验,名为试验,其实意在抽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抽取地下水成本非常低廉,每立方米成本也就是2角钱的电费而已,基本上不用过滤、消毒等诸多工序。而引黄河水需要沉淀、过滤等等工序,每立方米成本在2元以上。就算每天只抽15万立方米,每天节约的成本也在30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一个亿。这个账谁都算得明白。
其实,在建设引黄项目上,供水方面的“热情”并不高,但又不能不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建设两项工程时,自来水公司的资产只有三四个亿,而这两项工程投资多达20多个亿,有点“蛇吞象”的味道。
事实上,水库建成之后就成了供水部门的一项沉重负担。相关人士说,20多亿元每年的利息就是一亿多元。现在自来水公司的人均负债多达70多万元。
玉清湖水库建成之后就出现了渗漏现象,最多时淹没周围土地一万多亩。水库方面被迫每年每亩给予农民700元的补偿。
高成本带来了高水价。2003年9月,济南市上调了水价,居民用水价格从每立方米1.75元一下子提高到2.6元。
而且居民对饮用黄河水并“不买账”。济南市民说:“水甜甜不过泉水,水脏脏不过自来水。”
“玉清湖水库的水虽然符合标准,但是口感等方面显然比不上地下水。”玉清湖水库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所以,居民对玉清水库水的‘需求有限’。即使在最高峰时,玉清湖水库的产量也只达到设计能力的一半。”
鹊山水库仍在运行。但据商广宇说,每天只有8万立方米左右的产量。维持这个产量是因为该水库已经引进外资,停了没有办法对外方交代。
现在,济南市除北部地区的部分居民需要“消化”那8万立方米水之外,绝大部分地区又喝上了地下水。
济南保泉的历史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