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习惯接收降息声音的百姓们,对10月28日央行的突然加息似乎缺乏准备。信息发布后的一两天,除了利益关系紧密的贷款购房者发出微弱的回声外,许多百姓似乎平静如常。然而,当记者深入储蓄所和居民区时发现,对加息反应滞后的百姓,这几天已行动起来,纷纷盘算着如何从加息中干点儿“钱生钱”的营生。从今天起,本报以“加息牵动各方神经”为栏题,记录各方对加息的反应,敬请关注。
11月3日下午两点多,74岁的徐立明正在工商银行广外储蓄所专供顾客填写单据的柜台前,计算着加息能给自己增加多少收入。加息几天来,在北京的任何一个银行储蓄所,相同或相似的场景轮番上演;以前几乎周末才有的排队盛况现在每天都能重复。
几分钟前,徐立明取出20080元的积蓄并当即转存三年定期。根据调整后的三年定期利率为3.24%的标准,他将获取1561.42元的利息(已扣除20%的利息税)。如果利率还维持10月28日前的标准,他这天存入三年定期的20080元只能获得1214.44元的净利息。
一个整取转存,在未来三年中他就有可能实现346.98元的增值。徐立明说,“300多元的利息是不多,但我们这把年纪又没什么路子挣钱了,银行加息转存后,坐在家里就有几百块钱的进账,总比一点没有强。”与徐立明想法差不多的,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工商银行广外储蓄所、西便门储蓄所里排队办理业务的,老年人占了80%以上。也有一些老年人不是为自己转存而来。11月2日下午,来西便门储蓄所办理转存的王先生就是这么一位。他替儿子家来办手续,由于身份证因长久不用而遗失,他还把家里的户口本带来了。为给这些老年人解释新的利率政策和计算利息,西便门储蓄所大堂经理张毅这几天的工作量明显增大。
记者随后来到工商银行西单储蓄所里,这里同样塞满了办理业务的顾客,但以年轻人居多。据储蓄所里的咨询人员介绍,这些年轻人很少有专门来办理转存业务的;办理转存业务的仍是以老年人为主。特别是两天前国家发行加息后的首期国债,几十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而抢购国债的主体也是老年人。
这位咨询人员分析说,老年人转存款积极性高,购买国债也很踊跃,主要是他们觉得这两项业务简单容易操作,又没什么风险。但她认为投资的路子很多,风险也不一定都大,老年人没必要一见加息就挤在转存和购买国债的圈子里去。
相关链接
上调银行存款利率
央行此次加息,单就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而言,是我国自1994年以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而从1996年到2002年的连续8次降息,幅度之大,次数之多,历史罕见。
最近一次加息之举发生在1995年1月1日,从当天开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在此前基础上平均提高0.24个百分点。而一年后的1996年5月1日,央行就出动降息手段,从这一天开始,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个百分点,从此,我国开始了长达6年的连续8次降息。最近一次降息发生在2002年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