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13:44 《钱生钱》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美联储纠结背后的大文章

  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就在加息和不加息之间“犹豫”,这种犹豫让全世界各经济体都十分尴尬,因为美联储的政策对全世界货币政策影响深远。

  美联储为什么这么犹豫?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先天性缺陷。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就是贸易逆差输出美元,但逆差累计到一定程度会削弱美元的价值和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在找不到更好的新体系情况下只能继续运行。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奥秘。有了美元这一工具,美国人就可以不断举全世界之债度日,并在美元加息和降息之间来回剪全世界羊毛。因为美元霸权,世界就形成了一个三元结构:最被动的是资源国,最痛苦的是生产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型生产国,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而美国作为消费国,则凭借国际铸币权,始终位于食物链的上端,就如同那些明丽奇幻画面背后隐含着的阴暗人性一样,三个世界貌似和平、繁荣的自由贸易背后,是一条全球经济残酷剥削的食物链。经过几十年,世界各国也都看得明明白白,可又无可奈何。不过,令美国头疼的是,因为自己的傲慢、粗暴和无节制的掠夺,世界各国都有抛弃美元的心思。

  这就是美联储目前不停纠结的大背景,因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发明了一个词“量化宽松”。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启了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被卷入其中,美国是这次行动的始作俑者。其实量化宽松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并非像目前这样让人听起来“耸人听闻”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是对传统的宏观经济管理思路的一种延伸或者突破性尝试。在传统理论中,大家公认的是:财政政策决策机制长,但是起作用的效果快;货币政策刚好相反,决策机制快,基本上中央银行可以说了算,但是起作用的效果相对慢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低利率情况下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就是名义利率接近零的时候,相对于银行存款,私人部门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中央银行投放再多的货币都会被私人部门以现金方式持有,这样商业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就会失灵,货币乘数消失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失灵。

  日本是最早出现流动性陷阱经济困境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失落二十年的时候,日本不断尝试降低名义利率和投放货币量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是经济增速还是一如既往的陷于泥潭,毫无起色。美国的案例则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IT泡沫破灭,格林斯潘大幅度连续降息以期保住经济增长,结果制造了一个房地产大泡沫,破灭之后带来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美联储迅速启动量化宽松弥补货币乘数快速下降,抵御商业银行收缩带来的经济冲击。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是维持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常功能,避免出现20世纪30年代央行紧缩造成的商业银行大批量倒闭,间接造成商业银行体系功能失调,但是也带来后遗症,过低的利率刺激了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了八年时间,美联储在2015年底和2016年底两次加息也在不断刺激投资者的神经。大家担心量化宽松带来的长期低利率时代结束,资产价格将进入一轮较长时间的紧缩周期,结果就是美联储的“纠结”。

  其实,看似“磨磨唧唧”的背后,其实有大文章。(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张彦如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