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1日 15:23 《钱生钱》 

  身处喧嚣之中,才更需要一种与灵魂对话的空间;独处而不寂寞,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读书恰恰是通往这一道路的不二法门。因为只有阅读才能抚平浮躁的社会对心灵的种种冲击,只有阅读才能让人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

  但是现在我们总是被扣上各种“不爱读书”的帽子,被贴上急躁、浮躁、暴躁的标签。大家相信,在快餐文化的熏陶下,人们更加喜欢情节热闹、搞怪的网络文学,或者对实用性图书非常感兴趣,然而对经典名著却没有耐心再读下去。这当然与信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不无关系,可以说,碎片化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以至于碎片化阅读排挤纸质书籍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所以电子书市场出现井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不管电子书如何发展,阅读纸质书所带来的那种全身心浸入的仪式感和庄重感,却是电子书无论如何不可取代的。

  如今,在经历了销量暴涨之后,电子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纸质书的春天正悄然来袭。

  根据《2015年英美图书出版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多数国家2015年纸质书销量在保持增长,其中英国和美国近两年来一直在增长,电子书发展趋势放缓,其中英国出现同比下滑。

  来自美国出版商协会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前5个月电子书销量下滑了10%。电子书销量占所有图书销量的20%,与前几年基本相同。而会员书店的数量从5年前的1410家(1660个区域)增加到1712家(2227个区域)。纸质书占据公司在美国销量七成以上的企鹅兰登书屋,对此也非常乐观。该公司CEOMarkusDohle认为,50年到100年后,印刷书仍然会占据图书销售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纸质书保持乐观的期待。

  电子书销量下降,或许标准着曾经水火不相容的电子书与纸质书,在经历了一番刀光剑影后,终于在图书市场找到了平衡点。从曾经的对立,到现在的相辅相成,一方面是因为出版商更加重视和迎合用户需求的改变,另一方面就不得不提到经济学中那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旦某样东西变得免费,变得无所不在,那么它的经济地位就会突然反转。比如以前电是奢侈品,穷人都使用蜡烛,可现在电力无处不在,烛光晚餐才是奢侈品。纸质书是最具审美和社交功能的阅读应用。这种无需注册、登陆、前后台验证的人际体验几乎是难以复制的。阅读纸质书才是最高端的奢侈。

  将目光转回国内,来自中国出版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指出,版权运营带动多种媒体联动发展,在互联网巨头进入网络文学领域的同时,实体书店也出现了复苏迹象。而且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中国出版业来说,是资本运营渐入佳境的一年。国有出版企业中信出版集团和多家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及网络出版公司世纪天鸿、蓝狮子、童石网络等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为日后的资本运营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却并不能盲目乐观,要知道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年出版图书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每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韩国年人均阅读量是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8.5本,美国8.7本。好在一项针对0-17岁未成年人的调查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较2013年稳步上升,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45本,较2013年提高了1.48本。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8.8%。这样看来,中国人不是不爱读书,也不是因为长大了,就忘掉了读书的习惯,根本原因就在于浮躁的外界环境让我们丢掉了内心的平静,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再者说了,就算你想看书,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你有足够的空间打开一本书读吗?

  在2015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阅读能够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如今又快到全民阅读日,你一年读了几本书呢?(文/碧琪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