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1日 15:22 《钱生钱》 

  进入2016年,经济下滑,企业利润下降,股市大跌,大宗商品持续低迷,PPI、PMI指数一直不见起色……这一系列现象说明,2016注定是中国宏观经济不平凡的一年。表现在哪里?硬着陆!

  很多人似乎已经忘却了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认为那已经是过去时,其实那4万亿的后遗症才刚刚发酵。

  “硬着陆”就是经济增速的急刹车。自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均匀下降,尽管相比高点已经腰斩,但多数人没有知觉,只能算软着陆。而淘汰过剩产能,要硬碰硬的关门歇业,生产线拉闸、工人下岗、银行坏账,对社会心理的冲击要强烈得多。

  我们上学时候都学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企业是社会组织的有机构成。企业关停不可能孤立完成,一旦开始,就会沿着产业链、资金链、合同链发生连锁反应,在复杂的经济神经体系中四处传导,引起紧缩与阵痛、触发地雷和炸弹,造成局部坍塌,甚至系统性风险。由此引发的经济增速下降和财政收入削减,不可能保持平滑,而是短促干脆的。这么看来,GDP增速再度腰斩也未必不可能。

  我们从各方面来看看今年经济形势到底有多严峻。

  先看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生产线从限产到关停,作为原料的大宗商品将进一步过剩,价格从冰点跌入零下。100块钱一吨的煤炭还不是底,钢铁现货价格的反弹也仅仅是“反弹”而已。

  再看政策。虽然总理一再强调不会“大水漫灌”,但配合过剩产能出清的动作,为了控制金融系统风险,货币政策上必然是宽松导向,存准率只可能继续下行。但是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呈边际效益递减态势,后期效果目前仍存疑。

  汇率呢?贬值。货币政策的宽松导向将严重制约汇率目标,人民币利率周期与美元利率周期的悖逆,将导致对美元汇率继续下行,央妈纵使千拦万阻,但破7没有悬念。

  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会导致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实业领域的风险积聚,将驱赶资金慌不择路地流窜到股市、楼市、债市甚至境外寻求避险和增值,吹起无数大泡泡。一线城市的楼市价格上涨已经显而易见,预计股市也会上蹿下跳,因为钱要“流动”。

  楼市升温是必然,为了托底经济,中央将搁置房价控制目标,继续出台政策刺激楼市,包括且不限于减免税费、利率折扣、甚至购房补贴。尽管政策目标是支撑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但大部分政策将直接利好一线楼市。未来五年,一线均价翻一番,二线恢复上涨,三四线嘛,很难上涨,库存猛于虎。

  债务风险其实也很严重。东三省、河北、山西等过剩产能集中城市,地方财政已经岌岌可危,未来五年依靠债务置换度日,随着企业关停税收锐减可能爆发金融系统危机和地方债务危机。想想都可怕。

  别看现在CPI只有2%左右,但通货膨胀即将来临。淘汰过剩产能取得阶段成效后,流通中的过剩产品逐渐出清,商品与货币的配比关系逆转,持续宽松的货币将骤然过剩,通胀率拉高,物价恢复上涨,最遭殃的还是百姓。

  淘汰过剩产能是有周期的,度过周期需要企业完成生死轮回、下岗人员培训再就业,合理预计将横跨整个十三五期间,2020年企稳反弹。

  大家别忘了,上述所说的困难都是国内的,美国白给吗?欧洲白给吗?日本白给吗?东南亚那一堆小破国白给吗?就连朝鲜也不白给。因此,在接下来我国痛苦的度难关过程中,再出现什么“幺蛾子”可都是未可知的。

  现在的王道,还是把当下做到最好。(文/运帷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