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8日 11:28 《钱生钱》 

  生活中总是能听到诸如此类的新闻:“申通[微博]快递拟借壳上市”“恺撒旅游成功借壳上市”就连大名鼎鼎的奇虎360私有化,也要借壳上市。那么什么是借壳上市呢?

  看到“借壳上市”这个词,总会不由得想到一种寄生动物—寄居蟹。寄居蟹生活在被它掠食者的壳里,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然后它就会背着这个壳跑来跑去,直到这个螺壳不再不适应它的身体,它就会换一个新的螺壳。

  借壳上市也是如此。根据百度百科[微博]的定义,借壳上市就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所以,简单来说,借壳上市和寄居蟹找壳栖身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寄居蟹的壳是其他动物的螺壳,而公司想要借的壳是那些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而已。

  但是人类社会毕竟比动物界要高等复杂得多,所以借壳也就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事了。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但是因为借壳上市的壳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所以借壳公司并不能享受IPO(首次公开募股)时的大量融资,还要花很多钱来购买壳公司,但是很多公司依然对借壳上市趋之若鹜,为什么呢?

  不妨先来对比下借壳上市和IPO的优缺点:借壳上市最大的优点是周期快,可以规避一些IPO无法规避的重大瑕疵;最大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因为在借壳上市时会有较大的重组成本以及股权稀释和摊薄。此外,在国内借壳上市暂时无法立即进行融资,需要借壳上市运行一段时间后方能进行再融资;IPO的缺点是周期较长,需要规范的问题较多,面临更严苛的审核;但可以立即募集资金,股权仅因为发行新股募集资金而被稀释,不会像借壳上市那样在募集资金之前就被稀释。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考虑到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尤其一些IPO走不通的公司,更希望能够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来发展壮大公司市场。

  海通证券对壳公司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他们认为壳公司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市值较小,一般在50亿元以下,其中10亿—20亿占比最高;二是这些壳资源大多是以传统行业为主,前一年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半数以上的壳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了40%;三是壳公司大多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或者股权高度集中,易于协商转让,这也是被选中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依靠本身经营无法根本改善业绩的公司更愿意转让壳资源。而借壳方更愿意选择地域邻近的壳资源,以方便同对方达成交易。在股本规模方面也愿意选择股本规模较小的ST股以避免稀释股权或支付过多借壳成本。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就有3家通过借壳成功回归A股的中概股,分别是学大教育[微博]借壳银润投资、巨人[微博]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分众传媒[微博]借壳七喜控股。然而借壳之路,却并不是顺风顺水。因为“跟壳公司非常不好谈”,奇货可居的A股壳,如果资产方概念不好、行业不好,即使利润再不错,也会被“壳”拒绝。物以稀为贵再次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再加上“壳费”的问题,想走借壳这条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上下而求索!

  如今,战略性新兴板块和注册制尘埃未定,前途未卜。借壳公司对此也并非充耳不闻,而是他们深知,注册制即使推出也是有节奏的,中概股私有化耗资巨大,这些钱都是有成本的,因此他们看中的,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快”。

  天下武功之道,唯快不破,希望那些顺利搭上快车道的借壳公司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毕竟壳是借来的,可日子是自己的。(文/碧琪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