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8日 11:28 《钱生钱》 

  互联网金融不愧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行业之一,新模式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前一阵e租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近借贷宝又把市场搅得风生水起。

  作为80后的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并不陌生,当然也肯定接触过借贷宝。借贷宝是什么?其实与普通P2P并无本质区别,只是20亿的营销费用,恐怕让之前的e租宝也会惊出一身冷汗。根据借贷宝官方公布的数据,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这要归功于其使用“X销”手法拉新:注册用户可将自己的邀请码发送给亲朋好友,每成功注册一位新用户,原来的用户可以获得10元返现,无上限。而地推扫码广告,并不比哪家O2O公司投入少。学会“X销精华”的借贷宝重金地推可谓“老少皆宜”,从不“挑食”。在超市门口,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大叔大妈看到赠品心动而无智能机,借贷宝地推人员也不介意,用自己手机拿着大叔大妈提供的手机号帮忙注册,十分热心,可见其除了在大城市外,在三四线城市地推也没少下功夫。

  而“熟人借钱”、“熟人赚钱”的概念由借贷宝迅速升温,但其中的商业模式真的适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吗?

  除了借贷宝,瞄准熟人借钱的还有支付宝[微博]借条、熟信、好有钱、米啊、借点儿、友信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熟人借钱互联网化的需求真有这么大?并没有……熟人借钱,一个正被互联网公司放大的伪需求。如果不能承认这点,一堆“借贷宝”扎进这个市场,要么转型,要么关门。

  熟人,无外乎“亲朋好友,师徒战友”。熟人间借钱的场景,一般是要事、紧急,小额短期借贷,碍于情面不会计利息,如果把借钱变成赚熟人钱的投资门道,赚了票子,失了面子,这是人情债。当然,也有不顾“人情债”的,这部分人就成了“借贷宝”们的潜在用户,而熟人P2P产品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中介,即撮合借贷需求双方,又将过去的口头借款契约落款到互联网介质上。

  正是熟人“人情”阻碍了其业务展开,所以市面上的“借贷宝”们几乎都默契的在产品中增设了“单项匿名”功能。事实上,真正的熟人借钱需求,存在“二度人脉”中,也就是朋友的朋友,而这部用户是“有关系,没温度”,彼此都缺乏了解,信用在多次传递后会失真,这又牵涉到风控的问题。一度人脉的熟人借钱,微信、支付宝最容易做好这部分需求,二者产品分别具备社交属性、信用体系。而二度人脉,当面都“好意思”直接拒绝,更何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

  借贷宝花了20亿,的确“赚”来了大量注册用户,但真正的“转化”却不尽如人意,因为“需求”摆在那。不过新用户前赴后继,说明补贴奏效。学滴滴快的补贴之举,借贷宝加入的“X销”元素效果喜人。一个老用户成功邀请一位新用户注册即获得10元补贴,无上限,这比O2O刷单骗补贴更容易得多。同类P2P公司也做补贴拉新和产品促销,但他们都是以限时加息券、抵金券、红包等形式捆绑交易进行的,补贴转化到投资收益当中。而借贷宝吸引新用户注册的原动力并非该产品本身的魅力,而是金钱与物质诱饵。结果借贷宝成为羊毛党“薅羊毛”的工具,唯一不同的是,借贷宝渠道更加“下沉”,大叔大妈这下终于也可以加入薅羊毛大军了。

  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款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好应用,而不是紧紧靠营销“制造”出的应用。一款好应用,其实不用费大力营销,口口相传的力量更加有效。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钱生钱》其实没有做什么营销,但读者数量却在快速增长。秘诀在哪里?因为读者需要!(文/运帷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