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7日 16:50 《理财周刊》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与盛极而衰的P2P不同,股权众筹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监管层对众筹行业也并没有出台明确的监管办法,因此股权众筹行业的风险反而在进一步积聚中。

  自从2013年余额宝[微博]的异军突起引发互联网金融大发展以来,在众多互联网金融的分支门类中,P2P和众筹无疑是绽放得最耀眼的两朵玫瑰。

  众筹潜在风险众多

  可从来人红是非多,市场和社会舆论对P2P和众筹的质疑也一路水涨船高。与盛极而衰的P2P不同,股权众筹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监管层对众筹行业也并没有出台与P2P相类似的明确监管办法,因此股权众筹行业的风险反而在进一步积聚中。

  首先是法律政策风险。至今为止,众筹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不被主流认可。众筹平台本身是不是靠谱,有无诈骗、虚假项目、变相传销的现象,投资资金是否可能挪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界定。

  美国JOBS法案规定股权众筹融资需满足的条件包括:在股权众筹融资中充当中介的经纪人必须已在SEC进行了注册、融资者每年通过众筹平台募集的资金金额不得超过100万美元,并且规定了投资者单个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为10万美元。通过上述条件,股权众筹在跨入合法领域的同时也受到了SEC的有效监管。

  此前,中国已经明确众筹行业归属证监会[微博]管理,不过,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监管操作办法。

  其次是股权众筹的行业投向过于集中。目前大部分的股权众筹投向高度集中于电信、媒体和科技(即所谓的TMT)等新兴行业,尤其是大量项目只不过是做一个APP。虽然互联网+是时下创业最大热门,机会多的同时竞争者众,每个创意几乎都会引发数十个甚至更多的创业团队通过众筹等形式募资“赌博”,从创业失败概率上看,TMT行业的失败率比传统行业还要高。

  三是股权众筹投资模式单一。目前股权众筹一般采用“领投+跟投”模式,由一位专业投资人作为“领投人”,众多普通投资者进行跟投。但有些众筹项目出现了领投与跟投或者专业机构与个人散户的出资比例高达1:10的不合理状态,如此高的杠杆,一旦投资失败,普通散户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是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不明确。目前众筹的法律关系不清,责任义务不清,资金管理方式不清,资金退出方法不清,大量的模糊地带导致很容易引发众筹行业的E租宝事件。

  规范众筹面临挑战

  众筹本身的投资风险收益关系接近于VC/PE,原本是专业机构玩的,项目失败概率极高,投资周期极长。在美国,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企业在5年内的失败率达到了60%-80%,投资一家创业企业,也要平均5年才能退出,从而获得收益。即使企业发展顺利,也只有在创业企业被收购、下一轮融资或者最终成功上市的时候,投资人才能兑现收益。

  目前在中国,不但许多小平台在运作众筹项目,像京东金融等大型知名电商也在抢占众筹市场的蛋糕。通过众筹,如此高风险、长期限的投资项目却降低门槛让普通散户去玩,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相关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大多会以赌博的心态参与众筹,一旦众筹失败或者资金长期无法拿回,必将非常失望,甚至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

  如何做好普通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如何有效控制众筹风险,如何避免踏过监管红线等问题,依然是摆在国内众筹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莫让众筹成“众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