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7日 16:49 《理财周刊》 

  文/本刊记者陈悦

  近期,上海链家由于不规范经营和涉嫌高息短期借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房产中介做金融的潜在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

  近期,上海链家由于不规范经营和涉嫌高息短期借贷,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部分人指责其为高房价的“幕后推手”。

  2016年2月23日,上海消保委曝光了两宗房产交易纠纷,在两起案件中,链家涉嫌出售“查封”房源并隐瞒真相,还涉及以高利率向购房者违规放贷。目前,上海住建委已经针对链家展开调查,涉事门店及相关经纪人员的网上签约资格已经被暂停。

  链家金融风险暴露

  链家以房产中介的身份为公众所熟知,如今,它又是怎样涉足“高息借贷”这样的金融业务的呢?

  事实上,链家除有传统的房屋中介业务外,链家金融的产品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理房通”和承接P2P业务的“链家理财”两个平台。后者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类“过桥贷款”,如赎楼贷、全款贷、换房贷、个人借款、首付贷、监管贷等多种房产金融产品。由于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相关产品,链家的以上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短期资金周转需求,同时加大促成交易的可能性。

  虽说这些金融服务可以为客户解决许多交易上的难题,但链家作为一个房产中介,其在金融方面的风控能力显然不能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加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仍在完善中,某些业务可以说是仍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因素都足以让链家金融业务所潜藏的巨大风险浮出水面。

  金融业务合规性存疑

  据人民网报道,在上述购房案例中,链家是以经纪人的名义向购房者推介了短期贷款,而且贷款月息利率达1.6%,是同期同档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的4倍。那么,链家推出金融服务,是否具备相关法律资质呢?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链家本身作为一个房产中介服务机构,显然并没有提供金融产品的资质。

  对此,链家方面表示,客诉事件中的赎楼资金实际上来源于链家公司旗下互联网房产金融平台“链家理财”。不过,即使如此,链家以其经纪人名义出借资金,也使资金的真实来源难以分辨。这种操作流程,也正是房产中介机构介入金融服务的一个监管盲区。

  然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链家理财”本身又是否充分具备合规性呢?据悉,为链家理财产品提供本息担保的是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虽然链家地产[微博]和北京中融信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但后者本身就是链家成立的担保公司,其法人代表正是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这就牵涉到了混同经营问题,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很容易出现风险传导,并最终将风险转嫁到客户身上。

  在此,链家其实是钻了法规的“空子”。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2015年12月28日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平台不得提供“自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但并未写明是否禁止关联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实际上也并不包括融资性担保,而非融担公司为网贷平台提供担保同样存在违规嫌疑。

  资金运作缺乏透明度

  其实,早在购房案件发生之前,就有媒体针对链家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理房通”是否存在冻结资金挪用问题提出质疑。

  链家“理房通”的性质就类似于淘宝的“支付宝[微博]”,2014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从事地产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承担其支付功能上,主要是为了避免二手房交易中因资金不足、过户问题等造成任何一方“钱房两失”的情况出现,以保证资金安全。

  根据规定,用户在理房通中的购房资金,必须存放于银行的备付金账户中。同时,央行[微博]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明确指出,客户备付金只能用于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及规定情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这也就是说,即使房屋的交易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淀,链家也无权动用。

  然而,仍有质疑声音认为,链家很可能将这些沉淀资金用作他途,如用于“赎楼贷”等高息贷款的发放以赚取收益等。对此,虽然链家方面一再否认,但有专业人士表示,因在监管上存在尚未解决的技术性障碍,所以存在平台伪造客户交易指令并将资金挪用的道德风险。此外,也有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由于资金在到达备付金账户之前有一定“时间差”,链家也可在此期间动用资金进行牟利。

  “首付贷”加大购房杠杆

  最后,链家所提供“首付贷”中存在的高杠杆问题,也是广受舆论争议的焦点,有人甚至将其比作楼市中的“场外配资”。

  首付贷,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购房人首付资金不足时,地产中介或金融机构能够为其提供补助资金拆借。这相当于是为贷款买房的购房者又增加了一层杠杆,就如同有“场外配资”的支持购房。这在降低购房者资金门槛的同时,也为“炒房”提供了便捷,也正是因此,链家才被部分人比作是推高房价的“幕后黑手”。

  然而,在链家事件曝光后,业内的多家机构也被指违规。有媒体报道,类似“首付贷”的产品在业内其实比比皆是。业内人士指出,首付贷产品实则是变向突破了房贷首付比例的监管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积聚金融风险。此外,首付贷所造成的过高的购房杠杆,也可能引导银行资金过快地流入楼市,容易诱发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甚至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应当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