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13:44 《理财周刊》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年年春天开两会,每年议题几多新?今年全国两会上,哪些民生热点问题会受到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呢?我们不妨先睹为快。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本刊记者梳理了可能成为今年两会热点且与民生相关的若干话题,以飨读者。

  热点话题一:房价暴涨

  百姓关注度:★★★★★

  钱包相关度:★★★★★

  “房地产”和“两会”这两个词最近热得发烫。尤其是近来许多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的情况下,更多的老百姓对两会上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抱有殷切的期待。事实上,将近10年以来房地产的政策走向都是全国两会上的重要看点。

  对于在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面对已经“飞天”的房价,在找工作、谈结婚时倍感压力,许多人都巴望着房价能降一点。谁知道等了半天,等来的依然是“涨字诀”。

  也有理性人士分析,大城市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很小,房价短时间内如果有大波动甚至负增长,对国家的整体经济会有很大影响。稳步增长是应该的,但如果涨得过快,反而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分化的市场格局下,房地产依然面临巨大的风险,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地王对房价上涨的要求非常高。在此情形下,下一个阶段,数量更多的二线城市或许将成为市场热点,在此效应下,二线城市房价或将紧随一线城市,迎来一波上涨机会。 

  当然,在全国各地都在密集发布去库存政策的情况下,预计全国两会前后,各省市针对房地产库存将出台力度更强的政策,整体看,房地产市场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迎来一轮密集的政策宽松。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提升有效供给的最便捷方式即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相信今年全国“两会”也会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而伴随高房价而来的民意沸腾,相信今年两会期间,还会有许多代表委员提出遏制房价疯狂上涨的议案。

  比如今年在北京市地方两会上,毛大庆代表就建议租赁住房项目的土地出让金采用年租形式缴纳;允许租赁住房项目运营10~15年之后入市销售,或鼓励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发展低租金公寓。建议实施个人住房转让所得累进增值税,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对空置住房、奢侈住房征收特别房产税等。

  毛大庆认为,我国城镇住房经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但问题也较为突出。建立调控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他表示,长效机制政策目标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以“每户一套房,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第二步,以“每人一间房,满足个人基本需求”为目标。政策上一是增加住房供应,二是发展租赁市场;三是支持自住购房需求,财税补贴要好于金融信贷优惠;四是强化租赁住房保障。

  今年两会期间,除了房地产去库存,与之相关的人口户籍、公积金等方面的政策预计也将成为讨论热点。

  热点话题二:股市震荡

  百姓关注度:★★★★☆

  钱包相关度:★★★★★

  全国两会期间,按照惯例,股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代表议论的热点内容之一,来自财经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少不了会对股市相关的政策提出一些建议,或者讨论一番,有的决策甚至还会在两会上得以表决通过。所以对于两会的召开,证券市场通常也会反过来寄予一定的希望,股市甚至因此走出一波上涨的“两会行情”。

  今年的两会,对于股市来说,又有哪些议题或政策值得投资者特别期待呢?

  虽然今年领导层特意在两会召开前的2月20日对证监会[微博]进行了突然换帅,由刘士余代替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一职,多少也有通过换帅来提振股市信心的意图。然而从刘士余上任以来A股走势来看,似乎市场对两会潜在的政策性利好并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

  就涉及到股市的议题来说,注册制想必是两会不能回避的重大议题,这可能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中涉及到股市的最主要议题。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注册制最早可以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但考虑到目前市场人气低迷,讨论注册制的推进速度,或加快注册制推进速度,或许并非投资者所期待的,眼下投资者更希望放缓注册制推出的步伐,甚至暂缓推出注册制。

   除了注册制,T+0制度、放开涨跌幅限制、取消红利税、降低印花税等政策利好建议,恐怕在两会上被提出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便提出,是否能通过也是未知数。如此一来,今年两会值得投资者期待的股市政策可能也会比较有限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注册制紧紧相连的还有战略新兴板。这个话题预计也将会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上交所[微博]方面积极推动的一个议题。而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最终的结果应该还是只会加速A股市场的扩容步伐,对于投资者来说也算不上好消息。

  至于市场监管、严查操纵市场、引外部资金入市,这是媒体报道的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后首度向证监会官员讲话的内容,它也被市场人士视为是刘士余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些议题应该也会引起不少讨论。

  热点话题三:延迟退休

  百姓关注度:★★★★★

  钱包相关度:★★★★☆

  延迟退休的话题已经不算新话题了。可以说过去几年内,一有风吹草动,延迟退休的话题就会占领媒体版面,毕竟这个问题牵涉到千万百姓的切身利益,今年两会上,想必也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而最新消息是,2月29日上午,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已经出来,还要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他表示,今年肯定会拿出方案。

  “去年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已经超过了16%。”尹蔚民表示,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

  按照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机关男干部和男工人退休年龄为60岁,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机关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同时,退休时男女工人必须工龄满10年。

  延迟退休方案最终会如何实行,哪些人首当其冲?尹蔚民也明确表示,实施延退,将区别对待不同群体。“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尹蔚民说。

  2015年,中组部、人社部联合发文,将正、副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方案“小步慢走、渐进到位”。

  此前,多个专家和机构建议将男女退休年龄定在65岁。

  尹蔚民强调,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考虑。第一,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我举个例子,比如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这是一点。第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第三,提前公示,做好预告。

  “这个方案一旦出来,我们会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因为这个方案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都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尹蔚民说。

  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究竟会不会在两会期间正式出台?这也是外界的一个重大关注点。

  热点话题四:个税改革

  百姓关注度:★★★★☆

  钱包相关度:★★★☆☆

  事关居民个人收入的个税改革同样是近年来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今年应该也不例外。只不过与往年大多聚焦在个税起征点是否还需要上调不同,今年的焦点应该是在整体个税税制的改革上。事实上,由于牵扯范围广,加之关系到整个税制结构的改变,个税改革也一直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渊源可以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个税免征额定为800元。此后个税免征额经历了三次调整,最近的一次是2011年,提高到每月3500元。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针对个税证策发表建议,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当时在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就指出,简单提高起征点并不公平。楼继伟称,从最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改革税制。

  从国际上看,个人所得税按照征收方式可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三种类型。当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分类或分项课征模式,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这样的个税征收制度会忽略家庭负担的轻重,同时也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综合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这样可以消除收入来源不同和多寡对税负的影响。这样的税制模式也正是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

  楼继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个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目前的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在对部分所得项目实行综合计税的同时,会将纳税人家庭负担,如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以体现税收公平。

  今年春节前,据媒体报道,我国个税改革方案已经完成,预计最快2016年上半年上报,下半年会选择部分方案实施。

  实际上,早在2014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敲定,长期来看将分四步走,包括合并部分税目、完善税前扣除、适时引入家庭支出申报制度、优化税率结构等。

  财政部税政司所得税处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着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但截至目前推进进度并不乐观,希望今年两会上,个税改革方案能有实质性推进。

  热点话题五:社保减负

  百姓关注度:★★★★☆

  钱包相关度:★★★☆☆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负担加重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降低社保缴费比例。

  去年全国两会上,重庆市长黄奇帆就曾建议适当降低社保缴费率。黄奇帆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28%,医保缴费率12%,公积金12%,再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一金”缴费率接近60%。

  而就在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也表示,目前我国的社保费率超过了40%,建议迅速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主要是养老保险,在10年之内要下降一半,单位缴费从现在的20%降到10%,缺口以划拨国有资产补足。

  其实,降低社保费率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怎样的费率是合适的,不单要考虑职工、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国家能够承受,也要考虑到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办法上,以国有企业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舆论呼声由来已久,其合理性、可行性应该都不存在问题。国有企业总体上每年都产生巨额红利,但上缴甚少,最高比例只有15%。

  目前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已经成为众望所归,希望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个议题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切实降低企业和职工的负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