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2日 13:43 《理财周刊》 

  文 本刊记者 柯思婷

  许多退休近在眼前的准退休族,总为退休后的财务压力担忧,这种时候你更应该警惕一些高风险投资。避免一不留神踩中“雷点”,致使养老钱一去不返。

  准退休族多数希望五年内退休

  汇丰最新发布的一项全球调查《未来的退休生活:健康新起点》发现,如果条件允许,中国内地四分之三的准退休人士(45岁及以上的在职人士)希望在未来5年内退休。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5%),仅次于阿根廷(78%)和法国(77%)的比例,与英国(75%)相当。

  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最普遍的动力是退休后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56%)和有更大的自由来旅行和追求兴趣爱好(51%)。调查指出,尚处于工作年龄的内地受访者对于退休生活的质量有美好的憧憬,期待退休后与家人的关系、社交生活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已退休人士认为,退休之后与亲友的关系确实更为和睦,并且生活质量和社交都优于以往,退休生活值得期待。(详见附表)

  表 退休生活预期与实际情况对比

   生活质量 社交 与孙辈关系 与子女关系 与伴侣关系 与朋友关系 与父母关系

  在职人士对退休生活的预期

  改善 35% 34% 36% 34% 33% 34% 32%

  退步 15% 11% 2% 3% 4% 6% 4%

  退休人士的实际情况

  改善 37% 35% 32% 24% 22% 17% 13%

  退步 6% 10% 1% 2% 2% 5% 1%

  但是,调查进一步发现,即便有意5年内退休,约三成(31%)的内地受访者表示难以如愿,该比例略低于38%的全球平均水平。探究造成“理想和现实间差距”的原因,财务压力是主要阻力之一,认同这一选项的样本达三分之一(34%)。

  距离美好的退休生活,你可能只差一道财务功课。

  防“漏钱”守住养老储备

  在理财观念普及的当下,退休族、准退休族自然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钱生钱”,不过应当引起警惕的是,市面上层出不穷的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目标,动辄声称年化收益率达15%甚至更高。中老年人手头有大量找不到出口的资金,很容易就会被高息所诱惑,一不留神踩中“雷点”,养老钱就一去不返了。

  长沙的王先生在晨练时听说,长沙有一家很有后台的投资理财公司正在从民间招商,据说这项投资风险小,而且一本万利。项目计划书承诺半年期利息为18%,投资1万元每月还返还部分利息300元人民币,6个月后连本带利一起归还。王先生被“利息”打动了,马上投入了6万元,其后几个月确实收到了承诺的利息。于是,王先生后来不仅将6万元重复投入,还追加了18万元。投资一年后,王先生突然听说,投资公司的老板跑了,大家一起去派出所报案,他的投资神话宣告破灭,24万元本金打了水漂。

  骗子们之所以能频频得逞,一来靠惊人手段和宣传攻势,二来也离不开受害者自己非理性的趋利心理和侥幸的投机心理。有时候,看见身边的“老朋友”赚钱了,也跟着投资,没想到却成了最后接棒的人。收益率与风险永远正相关,遇见超高收益的“项目”,先想一想“凭什么”,宁可少赚一些,也至少保证本金安全。

  资金配置分散风险

  除了避开陷阱,还要学会将资金分散配置,不要把钱都投入高风险的品种中,比如全部集中于股市,或是购买股票型基金等,建立投资组合,这是既安全又能稳定增值的养老储备投资方式。

  可以加入投资组合的项目有很多。比如,房产等不动产可以帮你抵抗通胀,说不定还能实现一定的增值;一定配比的股票和基金资产有机会取得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确保你有固定收益;适量的活期存款和现金能为你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老文青还可以收藏几件艺术品或是集邮、集币,既能陶冶情操、乐在其中,还有超额回报可以期待。

  退休在即,理财风格应稳字当先。攥紧了养老钱,你离梦想中的退休生活就更近了一步。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