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1日 14:26 《理财周刊》 

  贺宛男

  从场外配资,到大股东减持,这回又轮到股权质押爆仓了。

  1月26日,A股再现千股跌停,沪综指和深成指跌幅均超6%,创业板指更跌去7.63%。导火索是大股东股权质押首现集体爆仓,海虹控股锡业股份、冠福股份和齐心集团同日公告,其大股东股权质押已触及平仓线,不得已申请股票停牌。

  早在去年8~9月间,股权质押就成了第二个大雷区。当时中金公司曾发布研报称,2014年以来股权质押市值约为2.3万亿元,其中1.3万亿元质押给券商,占比57%;0.5万亿元质押给银行,占比23%;信托0.3万亿元,占比12%。此后证监会[微博]发言人表示,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规模约6000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近300%,总体风险可控。加之当时股指从2850点涨至3600点,股权质押危机算是暂时过去了。

  不幸的是,因熔断机制处置不当等原因,今年以来股指雪崩,股权质押风险再次暴露。1月11日市场重现千股跌停,次日,便有同洲电子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袁明质押给国元证券的股票接近平仓线8.50~9.50元,该股当日收报10.03元;而袁明质押股份占其持股的比重高达96.53%。接着,便是海虹控股等4家公司同日宣告大股东质押股价触发平仓线而被迫停牌。

  场外配资是导致去年6月断崖式下跌的直接原因,今年1月开市首周4次熔断,直接原因是大股东减持,其背后折射的则是监管空白。场外配资,证监会不管,银监会不管,保险、信托更不管,到底配资多少至今没有一个部门说得清。按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的说法,场外配资才几千亿元。可是,按吴晓灵女士在去年财经年会上所作报告提及的,“A股融资余额占市场的比重曾高达3%,加上场外配资,高达7.5%到9%”,若场内融资最高时为2万亿元,场外配资最高时当达3万亿-4万亿元。大股东减持,说是“6个月后减持办法另行规定”,可直到4次熔断市值损失7万亿~8万亿元后,“减持新规”才迟迟露脸。

  而今,股权质押爆仓成了新雷区,其背后同样是监管空白和监管盲点。

  首先,全市场股权质押市值知多少,也是众说纷纭。去年8~9月间,中金公司研报称股权质押市值约为2.3万亿元,其中券商1.3万亿元;而证监会的说法是6000亿元。今年1月15日证监会发言人表态:“截至1月14日,场内股票质押业务低于平仓线的融资余额为41亿元。”而《国际金融报》报道:“截至1月13日收盘,两市有189只个股的股权质押已跌破理论平仓线,涉及质押市值1304.65亿元。另有218只个股的股权质押已经跌破理论警戒线,涉及质押市值高达1625.36亿元。”到底是几十亿还是上千亿,市场究竟该听谁的?

  第二,相关公司公告极不透明。股权质押融资包括质押率、预警线、平仓线等指标,质押率通常在30%~50%左右,主板股票打五折,中小板四折,创业板三折;一般而言,警戒线为160%,平仓线为140%。所有这些均按市值(时间、股价)变动而变动,可这些关键数据在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中均隐匿不见。即以海虹控股为例,公告称控股股东质押给天风证券的4000万股触及22.8元的平仓线,可笔者查遍2013年1月~2016年1月共3年的全部公告,均未见质押给天风证券的有关事项,而公司质押股份共1.87亿股,除了这4000万股,还有1.47亿股质押给谁了?何时质押?预警线、平仓线何在?投资人所能做的是,直到哪一天爆仓被活埋。

   须知这样的公司绝不止海虹控股一家,而高比例质押且爆仓的又多是股价高企的绩差股、小盘股,这对当前中小板市盈率仍达50倍、创业板市盈率仍达80倍的市场而言,杀伤力该有多大啊!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