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01日 14:24 《理财周刊》 

  文/善发

  一个传世画家的最重要标准是:水平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作品得到无数藏家的青睐。在良好的市场基础下,海派宗师的作品价值肯定会引起市场的关注,而要发掘其中的精品,著录书籍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在近期的艺术品市场上,唐云先生的《人物花鸟山水》手卷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不少人表示这张手卷堪称唐云先生绘画精品中的精品,充分展现了其驾驭各种题材的能力。不少藏家也感叹,早年唐云先生画作的价格,与北方的齐白石、李可染作品相差不大,与南方的潘天寿的价格也基本上在一水平线上。经过了这些年,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早已进入了“亿元俱乐部”,然而以唐云先生为代表的海派宗师价格为何依然停步不前呢?

  技超群贤 名扬天下

   唐云(1910~1993),又名药城、侠尘、号红翁、克药、大石山人、斋名人大石斋、浙江杭州人。1910年出生的唐云先生5岁时就临摹《千家诗》的插图,18岁时就临南宋画家马原的《踏歌图》,20岁时已被杭州百姓称之为杭州“唐伯虎”,并与姜丹书、潘天寿等人成立“莼社”,当年还接替慈禧太后的宫廷画师、西泠书画社社长王潜楼去冯氏女子中学任教,29岁被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聘为教授,这说明唐云年轻时的绘画已被社会认可,符合中国画大师天赋佳、出道早的规律。

  33岁的唐云先生开始收藏名画,以借鉴古人的笔墨。早年的印刷不能与现代相提并论,所以收藏真迹临摹尤显重要。唐先生以八大、石涛、新罗、冬心、昌硕、白石的作品收藏为多,可谓“足迹尽天下名山,眼界尽古人神髓”,符合国画大师都爱好收藏古迹的规律。由于收藏和临摹颇多,古书画入眼无数,47岁唐云就受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

  唐云的教学生涯与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黄宾虹如出一辙,29岁的唐云在画坛已有相当声誉,他与徐悲鸿、潘天寿、黄宾虹、丰子恺、关良、陆抑非等著名画家出任新华艺专的教授,上世纪30年代新华艺专在延安建立校友会,1980年重建新华艺专校友会时唐云出任理事长,可见唐云当时在画坛的地位之高,完全符合成为大师的要素。

  崇尚石涛之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谢稚柳都已成为市场高价的一代宗师,而唐先生无疑为脱胎石涛之佼佼者,往往在咫尺之间造就万仞之势,笔意之枯湿浓淡间纵横变化,蓬勃郁茂,烟雨蒙蒙,元气淋漓,笔墨精妙、意境清新给观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因唐云先生深厚的功底造就了形神兼备的出众笔墨是造伪者无法企及的,以至于签定唐先生作品真伪并非难事。

  唐先生花鸟、山水以及道释人物的创作都具备了形神兼备、笔精墨妙,他的“四君子”梅、兰、竹、菊最脍炙人口,仿佛每一根草、每一片叶、每一朵花都孕育着生命,直有直的劲挺,弯有弯的诗意,为此,关山月大师也专门派学生来沪请教唐先生,他对学生说:“唐云先生的笔墨有过人之处,四君子传神最需讲究笔墨,向唐先生请教再合适也没有了。”张大千先生对唐云的兰竹也赞叹不已。

  藏家无数 行情稳定

  一个传世画家的最重要标准是:水平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作品得到无数藏家的青睐。唐云先生19岁时作品已经热卖,到83岁去世,64年创作作品无数,全部给中外藏家悉数收藏。

  唐云的作品无论是清新飘逸,还是浑厚拙朴,其总基调是热情奔放、令人愉悦的,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这种热情无论在《红荷》、《朵朵葵花向太阳》还是在《杜鹃鸽子》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水墨《白莲》、《栖息图》中也仿佛使人听到大自然的空灵声,闻到淡淡的花香,感受生命的律动,所以唐云的作品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大量的收藏。

  由于唐云出名早,60多年的绘画作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藏家手中,无论是机构还是基金都无法大量购进,所以也不太具备炒作的前提,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涨的态势,这正是藏家不断介入的好时期,因为他的艺术价值远远高于他的市场价格。

  此次露面的唐云先生的《人物花鸟山水》手卷,作于1948至1951年间,共分四段描绘了九节画面,题材包罗山水、人物、花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文人绘画所特有的秀润淡雅气息,体现了唐云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此卷中之题诗均为唐云自作,画中题跋记录了画家与好友书画唱和的往事,画面更具文人秀润气息,隽永清丽。唐云好友王褆、曹大铁、黄敦良三人之鉴赏题识极为难得,堪称唐云现存作品中荟萃精华于一体之罕见精品。

  记得在金融风暴最为严重的时候,上海工美推出的“大石斋藏品”专场拍卖以99.7%的成交率以及超过1400万元的成交额,对于当时的艺术品市场起到了非常大的提振作用,令北京同行对于上海市场刮目相看。近年来,只要是上海工美推出的唐云先生家属旧藏的“大石斋藏品”总是会引起市场的激烈争夺。

  虽然这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起起伏伏,但是作为海派书画标杆之一的唐云先生,其作品却一直是非常稳健,特别是在2015年上海工美春拍中更是屡创佳绩。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在大拍,还是小拍中,曾经著录于《唐云遗墨》一书的作品往往特别受到追捧,而这套系列丛书的末集也在近日与公众见面。

  价值洼地 新高可期

  相比北方,上海的收藏名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玩”。唐云的“玩”在书画界是出了名的,像其自用的匏器虫罐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细,至于墨床、刻刀、文具盒等文玩小件,也在唐云的手下玩出了味道。至于唐云把玩的紫砂壶,更是在收藏界成为了“旗帜”,此次露面的江案卿仿供春树瘿壶曲致自然,浑然天成,估价7万至9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8.75万元。

  从《方去疾、唐云先生藏品专场》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和藏家的喜爱,到获得唐云先生家属的鼎力支持,以唐云先生大石斋旧藏给新老藏家带来惊喜。加上此前为吴湖帆、沈柔坚设置的专场拍卖,虽然从总成交来看,与京城的亿元天价似乎不能同日而语,而从实际的交割情况以及到款率来看,都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良好的市场基础下,海派宗师的作品价值肯定会引起市场的关注。而要发掘其中的精品,著录书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许多初入这个领域的藏家来说,按图索骥更是避免买到赝品,同时寻找到精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著录书籍越来越走俏,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甚至将赝品放在其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在此情况下,由“大石斋”后人提供原作编撰而成的《唐云遗墨》,其含金量自然非一般书籍所能比拟。

  拍卖行要真正赢得藏家的“芳心”,仅仅靠一两件名家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花心思挖掘名家收藏的精髓,特别是结合目前市场的偏好入手,从艺术本身入手,帮助藏家发掘书画作品中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