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8日 15:39 《钱生钱》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2015年,是见证奇迹的一年。股市的“千股跌停”“千股涨停”丰富了很多人的世界观。而P2P市场同样让我们见识了人生豪迈。我们见证了中国P2P行业规模突破万亿的豪情万丈,也见证了千家平台“跑路”的旷世奇观。野蛮生长的中国P2P行业,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以劳苦大众的血汗钱为代价就必然招来千夫所指。好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面世,为P2P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而就在不久前的2015年12月18日晚,宜人贷登陆美国纽交所敲钟,正式宣告了国内P2P行业首家上市平台的诞生。此举对平台本身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来一天到晚售不完的标的,现在直接秒杀。不管你什么时候打开APP,永远都是售罄的状态。但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重振了市场信心,稀释了e租宝们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怪乎有媒体报道:“宜人贷作为中国P2P第一股,此次登陆纽交所,实为树立形象,为自身乃至整个P2P市场建立公信力,其增信价值是远远超过7500万美元的原计划募集金额,因此对P2P行业发展的促进意义更胜融资。”

  那么问题来了,上市的P2P平台就一定安全吗?深陷跑路风波中的P2P平台能否借上市走上自己的康庄大道?

  相信在很多投资者眼中,上市就是安全的代名词,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对于他们来说,相比较注册资金,“上市”这一判别指标更透明、更真实、更具说服力。而相对于风控等专业性词汇,“上市”则更简单清晰明了。

  诚然,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由于监管细则的明确,P2P平台信息披露机制将更加完善,愈发受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上市后的P2P平台会按照要求进行财务信息、盈利信息和其他详细信息的披露,这就使得平台的违约成本和造假成本大大提高,而投资者则能从这些信息中更详细地了解这个平台。

  比如,此次宜人贷上市,大众首次公开了解到一些关于P2P企业的重要数据。宜人贷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宜人贷的收入来自于其平台收取的来自借款端的交易费及投资端的服务费。其中借款端的交易费占其中的大部分。根据招股书,宜人贷借款人主要来自线上与线下,截止今年6月,线上借出资金11.8亿人民币,线下借出资金25.1亿人民币。

  但是,仍然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虽然上市对企业盈利状况、信息披露等有严格要求,尤其是网贷平台,但资本市场并没有办法对企业的风控以及公信力等方面做出刚性的要求。国外的P2P已经相对成熟,他们的优势在于对接征信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线上就能解决问题。而中国社会信用环境和民间征信体系不完善让P2P行业的发展受阻,由原始的纯线上模式演变为线上融资、线下风控的风控方式,使风控体系成为P2P平台发展的瓶颈。因此风控一直是P2P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P2P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直接衡量上市公司的风控,但可以从借款人的年化收益率、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坏账的公布、风险准备金等几个方面去侧面评价这个平台的风控。

  那么与上市公司合作的平台是不是就更安全可靠呢?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已经60多家P2P网贷平台与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合作的上市公司有90多家。在有些人眼中,有上市公司做背书,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其实上市公司的参股并不能说明平台就是安全的。投资者还要看上市公司在平台上的股权比例。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只占很小的比例,他们对金融行业并不了解,他们担任的只是“财务投资”的角色。所以,广告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你上“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查更可靠。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综合性辨别平台实力和项目性质,才是对资金的真正负责。

  对于宜人贷此番上市会不会引起P2P上市潮,不少专业人士表示,国内P2P在短期之内仍然很难迎来上市潮。若要在国内主板上市,企业需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而P2P平台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说,在前几年大多还处于投入期,能做到盈亏平衡尚且不易,连续三年盈利基本没有平台可以达到。此外,P2P平台估值困难和监管不明确等现实因素,也阻碍了上市潮的到来。然而从行业健康发展来看,上市潮遇阻并非就是坏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浮躁的情绪,而过于追求上市将加剧平台着眼于短期业绩,忽略了长期风控和发展计划,这与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要提醒的是,P2P平台上市,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P2P平台而不是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始终牢记一句话“金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紫月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