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8日 15:38 《钱生钱》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伴随着对假货的质疑,人们对网购的诟病从一开始就没停止过,近日更有《纽约时报》整版刊登“上海南京路协和城携手重庆最大商场世贸广场,向网购SAY NO”,但是在这些质疑的声音中,网购却一路走来,越发壮大,而更多的传统商场则纷纷在网购的大潮中沦陷。

  据媒体报道,近3年来,网购销售额一度击败实体商业,成为中国消费增长的重要来源。而中国香港太平协和集团董事局主席汪世忠先生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消费状态,网购不仅仅妨碍了人类的本性生活,更让生活变的枯燥、人性变的孤僻,造成不正常的“畸形生活方式”,彻底歪曲了人类生活本质。因此,想通过重庆世贸广场和上海南京路协和城变革中国经济的这一尴尬局面,向网购反击。”这一充满广告味的论断,向诸多网购一族发起了挑战,自然是剁手族不能接受也不愿意接受的。2015年,阿里双11交易额912.17亿同比增长59.7%,如今,专为农民打造的“年货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此世间美好,怎能容忍有人唱悲歌?

  日前,BCG(波士顿咨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最新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报告称未来中国消费经济的转型将由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消费者、新世代消费者及网络购物这三股新兴力量推动。同时,服务将超过产品,成为2015-2020年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51%)。

  作为“新三驾马车”之一的网络购物,预计到2020年,网络购物规模将达到约1.9万亿美元,42%的私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于网络消费。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原本更适合线下实体消费的行为也逐渐转移到线上来。就连大爷大妈也逐渐加入网购的行列中来,虽然网购在中老年人中的渗透率不高,2014年才达到3.86%。但是考虑到中国逐步老龄化,人口基数大的因素,3.86%的渗透率背后也是个巨大的市场。

  相对于对网购的悲观预期,更多人的对网购持更加乐观的态度。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称:“网络购物正在推动中国消费市场的转变。我们的研究发现,网络购物能够填补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未得到满足的许多需求,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任何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笑到最后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顺应变化、推行稳健战略并坚持到底的企业。

  对于网购最大的弊病——假货,阿里巴巴[微博]董事局主席马云[微博]表示,假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病毒,是人性弱点的作祟,人类社会自有商业行为就存在,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

  近日,阿里巴巴宣布首次组建平台治理部,由曾在毕马威工作过13年的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副CFO郑俊芳女士担纲。平台治理部将负责电商平台的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打假、打击信用炒作等管理事宜。两周后,阿里又宣布苹果前法律顾问马修·巴希尔(MatthewBassiur)出任集团副总裁兼全球知识产权主管,这一任命被嗅觉灵敏的海内外媒体解读为阿里继续加强打假的信号。郑俊芳宣布将额外新增200名员工专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打假。

  网购时代确实已经开启,但是传统商场却同样拥有强韧的生命力和不可比拟的优势。与其说是网购战胜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打败网购,不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好?(文/嘉儿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