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8日 15:10 《理财周刊》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孙鑫淼 许之娟

  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为散户投资者提供机会,同时降低海外投资的门槛,让内地投资者可以有更丰富且多元化的海外投资选择。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计划自2015 年7 月1 日开始实施并接受申请,2015 年底正式起步,12 月18 日首批7 只互认基金正式获批注册,其中“北上”3 只,“南下”4 只。12 月30日,第二批9 只“南下”互认基金申请获批。

  其中,第一批获批可在内地销售的3 只香港基金分别是:恒生中国H 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和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

  “基金互认是继沪港通后的重大突破,它将为内地与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开辟新领域。”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投资产品及顾问业务主管李佩珊表示。

  额度限制

  李佩珊介绍说:“除了两地监管规则及市场运作方式有所不同外,基金互认制度在额度上也有一定的限制。”

  李佩珊解释道,“额度方面有两个层次的限制,第一是每个基金本身可以接受跨地区的认购额度受限于基金本身的资产规模,即内地投资者所持份额不能超过北上发行的基金总资产的50%。如果超过该额度的话,就会通知分销商停止认购,直到有投资者赎回基金,则空出的持份额度可以由投资者继续进行认购。第二是基金互认的总额度层面,据悉,两地基金互认初期双向各有3000 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证监会[微博]根据获批的各个基金产品的销售情况,对总额度进行控制,这个做法类似沪港通。”

  提供汇率对冲安排

  对于个人投资者,基金互认的操作比较简单,如果他们在分销商(银行)有基金户口,就不需要开设新账户,只需透过原有的基金户口,就可以直接买卖“北上”的香港基金。这些“北上”的基金与在香港当地发行的基金产品是一样的。

  李佩珊表示:“作为基金的发行方,我们希望同一产品带给两地投资者的资讯及回报也是一致的。在起初阶段,我们会提供给国内投资者一些简单易懂、透明度比较高的基金投资产品(相对费率也较低),所以选择了指数基金。为使指数基金的表现贴近指数的走势,在运作过程中,基金经理会尽量减低追踪误差。”

  针对基金互认的两地属性,同一个基金将设有港币和人民币两种货币计价类别。例如,同一个基金在香港是以港币计价和结算,而在内地则是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样内地投资者就不受换汇额度的限制,而人民币的发行价或赎回价格都是按照当日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进行折算的。内地投资者只需要根据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价格来作出投资决策。李佩珊说:“我们的基金投资的标的是港币资产,对于以人民币为本币的内地投资者来说,以人民币计价,必定会带来汇兑的风险,为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让投资者只需面对基金本身的表现,并使人民币计价反映的基金表现更加中立,我们同时会提供人民币对冲单位,以做出一些对冲的安排。”

  李佩珊说:“目前系统测试和产品细节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1 月底即可以开始销售,但是考虑到农历新年的假期,具体发售时间还要参考内地代理人的意见。”

  期待放宽基金种类

  李佩珊分析跨境投资产品的区别时说:“基金互认制度下推出的基金产品是现有的基金产品,他们一般都有较长的发行历史,投资者可以查询基金的历史表现从而作出投资决策。例如,恒生中国H 股指数基金于2003 年成立,截至2015 年11 月30 日的资产总值达港币10 亿元,其所单一投资的恒生H 股指数上市基金,资产总值更接近港币600 亿元。另一方面,基金互认的产品使用的是基金发行方自己的品牌,这也是基金经理们非常欢迎的一点。”

  李佩珊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内地投资者拥有丰富的资源,其财富管理的需求不容小觑,但境内产品种类和境外投资途径有限,资产配置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香港作为经济金融中心,其成熟的金融投资产业及特定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内地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

  “然而目前,在初始阶段,符合资格参与基金互认的只有常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非上市指数基金及实物跟踪指数交易所买卖基金。香港市场上的很多其他发展成熟的基金产品发展,例如一些基金中的基金和联接基金尚未被允许纳入互认范围,业界希望获认可的基金范围可以逐步扩大,给内地的投资者更多的选择。”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