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5日 14:12 《理财周刊》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艾祥

  相比以往大型拍卖会都将于3月拉开帷幕不同,2016年申城的拍卖行纷纷在一月推出了自己的拍卖会。其对于新一年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更是有望引发市场的重点关注。

  书画拍品亮点不少

  秉承一贯为藏家发掘海派精品的经营思路,上海工美在1月9日的拍卖中将再次推出众多海派名家精品,其中首先映入藏家眼帘的将是由唐云家属友情提供唐云先生精品。作为上海工美的一块金子招牌,每次出现在上海工美拍卖中的唐云精品总是让藏家期待,此次的一幅《西樵清涟》,其题跋为“落木四山一井鲜,净无片叶湧清涟。品茶我要重评水,不数焦山惠麓泉。杭州唐云於西樵山中。”另外一幅为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廿五周年创作的《翠林小鸟》也是值得关注。

  谢稚柳先生和陈佩秋先生,堪称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艺术伉俪,也是海派绘画的扛鼎人物。此次拍卖会上推出的拍品中,就有一件两位先生的《书画合璧》。而他们分别创作的作品中,也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像谢稚柳的《黄山松云》、陈佩秋的《丛恋花树》等,其中陈佩秋《秋山幽居》设色金笺扇片,其中的题跋非常有意思,“此扇昔年作于洛城,不知何人所得,竟使金面泛黑而色为污水涂染。兹于沽肆购回,重又上色修复,庚寅岁补记,健碧。”让这件作品更有不少的看点。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吴湖帆大展,让人们对于这位海派名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在上海工美拍卖会上,有一件首次露面的吴湖帆《行书五言》,上题“子才老弟集徐青藤匀素书”,显示出吴湖帆与其弟子俞子才的交往。另外一幅1933年创作的《兰石图》,上面题“近见赵文敏管夫人赵待制三竹卷,各具笔势,约拟其法。癸酉十一月冬至,吴湖帆于梅景书屋。”和“此戏笔耳,偶为干云先生谬赏之,不胜汗颜,逢甲戌元旦属补署即请教。丑簃又识。”这也让人们对于这位海派大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拍品更加有“钱途”

  在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虽然不乏亿元天价成交的书画作品,但是普通书画拍品,却面临藏家看不上、行家接不起的情况,市场悬在半空中。在整体市场处于“二八分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更有“钱途”的书画,无疑成为了许多藏家关注的焦点。

  综观2015年的书画市场,中国嘉德总裁助理兼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表示,“审美疲劳的还会更疲劳,也许得打回原形方能重生。除非出类拔萃的尖子依然光芒万丈。”什么才是“出类拔萃”,我们不妨从2016年1月9日将出现在上海工美拍卖会上的一幅文徵明《秋山论道》来看,此图顶端那首“御题七言诗”,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公元1763年)所书。画有乾隆鉴藏书画的“五玺”(即“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虽并未著录于《石渠宝笈》之册,但流传有序,记载明确、堪称 “文物”的珍品。

  相比古代书画看流传,近现代书画作品更要从技法和特色上入手。像此次上海工美推出的一幅《秋林归牧》,就是溥儒众多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幅。溥儒先生画马以元贤赵子昂为法,惟不多作,作则备极用心。

  冯玉祥为祝李烈钧六十大寿所写隶书,全文七十二字,涵盖李烈钧一生功绩。1934年5月,冯玉祥受蒋介石挟制,抗日壮志未酬,偕国民党老友李烈钧游蓬莱阁,挥笔写下盈尺大字“碧海丹心”,足见两人关系之密切。冯玉祥一生虽诸体皆攻,但传世最多、最令人称道的是其隶书。论及艺术风格,其隶书作品亦有一个由稚嫩飘浮逐趋厚重老到的过程,而此次露面的这件作品,不仅是写在描银笺本上,更为重要的是冯玉祥的用心之作,堪称精品力作。

  华邮珍品惊艳亮相

  世界著名的斯宾克(SPINK)拍卖行,将于1月17日举行邮品拍卖中,其中将特别推出水原明窗的专场拍卖中,其中不仅包括红印花原票,还有两枚非常珍罕的红印花加盖暂作小字壹圆(简称“小壹圆”),但最为著名的“‘dollar’后无点”并不在其中。

  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为适应开办邮政新业务及使用高面值邮票的需要,清代国家邮政将上海海关仓库中的红色三分银印花票加盖文字改作邮票。加盖“大清邮政”及中、英文面值。加盖面值共5种,因加盖字体大小不同全套可分为8种。

  红印花第一种加盖“当壹圆”票,据说只加盖了两整张(每张25枚),计50枚。邮政当局嫌加盖字体过小,决定改用大字“当壹圆”字模,故加盖小字的称为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小壹圆”是正票而并非变体票,早期是我国集邮家追求的目标。它被列入中国珍邮“前四宝”之一,又是“红印花八宝”之一。是中国最名贵的邮票,蜚声中外邮坛,跻身世界珍邮行列。现存世量34枚,未使用的新票33枚,其中四方连和横双连各1件,其余为单枚,包括1枚旧票。

  从拍卖市场上来看,每一次“小壹圆”的出现,总是会引起收藏家的极度关注:2001年,中邮大地拍卖会推出一枚“小壹圆”,以198万元成交;在2003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一枚“小壹圆”的成交价就达到了220万元;在2004年苏黎世亚洲拍卖行的秋拍中,一枚“小壹圆”成交价达到了207万港元;在2005年11月20日举行的香港斯宾客拍卖会上,一枚“小壹圆”以230万港元成交,这枚“小壹圆”拆自一件横双连票,经历过诸多藏家之手;2006年6月5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2003年拍出220万元的那枚“红印花小壹圆”,又创下了242万元的拍卖纪录。

  2010年1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Interasia邮品拍卖会上,来自瑞典集邮家奥尔松夫妇(Jane & Dan Sten Olsson)的一枚红印花加盖暂作小字壹圆(简称“小壹圆”),估价250万至300万港元,成交价为552万港元,创下了中国单枚邮票拍卖的新纪录。而在2009年9月举行的拍卖会上,一枚“小壹圆”的成交价却只有为258.7万港元。

  2013年5月,北京东方大观春季拍卖会上,一枚“红印花小壹圆”拍出了创纪录的577万元。同年7月,一枚“红印花小壹圆”又在香港INTERASIA邮品拍卖会上以690万港元易主。

  此次拍卖的两枚,分别是为黄氏图鉴小壹圆第12枚,其曾经是美国集邮家阿瑟?欣德(旧译海音特)于1935年在哈默公司拍得,1948年由集邮家德根拍入,后归其长外孙,并在1956年为美国集邮家高达医生得到,当时的成交价为340英镑,后来在1971年拍卖的时候,被香港集邮家以1200英镑买到,但因为有瑕疵而随后退货,并于1972年再次拍卖,为水原明窗拍得,当时的成交价为675英镑。此次拍卖的估价为120万至150万港元。

  另外一枚为黄氏图鉴小壹圆第19枚,在英国海马拍卖行(H. R. Hammer Ltd.)在1952年的邮票拍卖,列有这一枚小壹圆票,根据拍卖目录记载,原票主是英国的华邮藏家麦克里夫(McCleave),并附有伦敦皇家邮学会保真证书,由澳洲华侨集邮家朱伟国以400英镑拍得。五年以后,朱伟国又委托海马公司于1957年12月拍卖,由日本水原明窗出价370英镑成交,这是红印花小壹圆票进入日本的开始。此次拍的估价为200万至于250万港元。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