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14:07 《钱生钱》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是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从供给侧提出了多项制度性改革,特别是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被认为对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房地产库存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近日在延安举行的“互联网+革命老区电商发展峰会”上,马云[微博]为农村淘宝站台,并启动年货节,宣布在双十一之后,阿里巴巴[微博]将在农历新年之前举办一次年货节,这也是继双十一和双十二之后开拓的第三个节日,为农民打造年货节。马云说:“双十一是网民的,年货节是农民的。”对此,有人说,马云连农民的钱都不放过。国家都将去库存的希望寄托于广大农民,何况马云乎?况且,马云开启农村市场是为了使土地成为农民真正的财富来源,让农民富起来,解决八亿农民的生活问题,解决他们的富裕问题,自然更受大家欢迎。

  而且有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到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超过4万亿元、农村消费电商也在万亿元级别。农村这块蛋糕如此诱人,谁又肯轻易放过呢?

  大家都觉得农民有钱了,那真相是什么呢?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现在农民工的工资不低,几乎和大学毕业生差不多。即便不会手艺只会出苦力的男工每天大概也有100-150块收入,会手艺的师傅们一般工资每天300元左右,每月大概五六千。这样的工资收入对大学生而言,也算比较正常了。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曾表示,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2864元。

  可以说,农民工为农村增加了收入,外出打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另一部分收入则来自于土地的收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增”。很多人说,粮食多了总是好事,但是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却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甚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

  丰收的喜悦是如此短暂,因为积压在手的粮食成了烫手山芋。粮库已经爆仓,中储粮粮食收购点每天只收一两车小麦,除非加紧建仓库否则根本不可能收购更多的粮食。

  一方面粮食丰收了,另一方面,粮食进口也多了。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其中大米230万吨,小麦370万吨,玉米520万吨,棉花500万吨,白糖360万吨,到2013年牛、羊肉都进口了,到2014年中国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口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而且今年,国家发改委没有像往年一样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中国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玉米竞争了。从国外进口的粮食都比国产粮食便宜,工厂“崇洋媚外”也就无可厚非了,农民的粮食要么选择低价卖给私人粮站,要么不卖成为库存积压。粮食丰收却没钱赚,表面看是农民卖粮难,本质上则是中国粮食体系面临的巨大冲击。现代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土地流转或许可以解决中国粮食体系之病,但是不管怎样,只有让农民增收,农民才有可能担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才能将农村电商的美好愿景变现。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外出的农民工为1.68亿人,其中仅有1%选择在务工地购房。即便是以1名农民工买1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计算,去年外来务工人员能为全国消化的库存量也只有约14%。也就是说,购房的主力其实还是各地的户籍人口。因此,如果没有强烈的刺激政策,按照目前的情况想要让农民工成为去库存的主力军,似乎并非一个科学合理的办法。

  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你不买我的粮,我拿啥买你的房?(文/碧琪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