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3日11:36 《钱生钱》

  P2P活期产品“痛苦爱”

  曾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活期理财产品风靡一时,伴随着P2P行业的发展,很多平台也相继推出这样的“活期理财”业务。

  目前各平台主推的活期理财,一种是类似余额宝的“宝宝类”产品,即通过与银行、基金公司合作,让投资人的闲置资金享受到货币基金的收益;二是通过债权转让、变现的方式,变相地实现“活期”理财。相对于P2P定期理财,P2P活期产品申购赎回便利,因此深得投资者青睐。

  然而截止2016年1月底,全国正常P2P平台1771家,问题平台2012家。P2P活期理财业务也因为是否合规的问题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在监管风向驱严的背景下,P2P或者选择关闭活期理财业务,比如温商贷、短融网;或者持观望态度,有计划地缩减活期业务,比如积木盒子,他们认为活期产品的未来发展要视监管动态而定。话虽如此,但业界依然有传言称,现存模式的P2P活期理财产品都有被关闭的可能。

  这两年,P2P投资人数成倍增长,这些新进入的投资者,既羡慕P2P较高的收益,又对P2P还有一些将信将疑,不敢贸然出手,而P2P活期产品,无疑是这些新晋投资者试水的最佳选择。这些活期理财产品存取灵活,收益可观。虽然这一两年收益率也在下降,但6%-7%左右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比银行定期高出很多。无形之中减少了投资者的担忧,投资后如果觉得平台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可以第一时间取现走人。

  虽然深受投资者青睐,但是这类产品却与去年底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不相符,《意见稿》中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不得代销基金等产品。

  国家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活期产品面临的资金池风险:如果没有真实的投资标的,就可能存在平台直接归集资金并挪用的风险。而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赎回时,平台先用自有资金垫付再转让给后来的用户,这种方式同样对平台的流动性有很大压力。如果出现较为集中的用户提现,就会发生无法控制的挤兑风险。

  对于平台来说,设立活期产品的目的,是吸引投资人,让投资人通过初体验,增进对平台的信任,从而进一步投资。但是看似的馅饼,也有可能变成陷阱。所谓的安全,也不过是一种假象而已。一旦出现挤兑,活期同样无法取现。

  活期产品更像是平台的衍生品,大多是打包类债权,相比固定期限标的,信息披露不够详细,钱借给了谁,投资新手很可能会忽略。整个借贷过程中,投资人应该知道借款人的信息及借款期限,通过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投资,而这些往往会被诸如“资金借给平台上的借款人”等语言所误导。

  所以,如果想通过这种投资方式来考察一个平台的优劣并不靠谱,投资也绝不仅仅是点击“投资”、“取现”按钮那么简单。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始终相信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

  当然,活期理财产品是否会被真正取缔还得看监管的态度。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关闭活期理财业务,肯定是受到监管细则的影响,为了更加合规发展。而从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来看,并没有禁止平台进行活期理财业务,禁止的是平台存在资金池。除了资金池这种不合规的模式,通过高效的债权转让模式,也可以为用户创造出类似活期理财的使用体验!

  我们期待活期理财产品,带着镣铐也能舞出优美的舞姿。(文/紫月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范晓军 SF096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