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17:03 《理财周刊》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文/本刊记者 甄爱军

  文前提要:空气污染严重、物价水平高企、生活压力过大、时间成本高、幸福指数低,原本令人艳羡的一线城市生活,其实并不完美。何不换种思路,选择前往幸福宜居的城市生活呢?

  大型城市生活不易

  这期的主题,我们从雾霾污染开始。临近截稿时,记者再次查看了一下北京环保中心公布的实时空气质量数据,PM2.5数值为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等级达到“优”。但在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北京却一直处在雾霾污染之中,个别天数甚至还达到来严重污染的程度。为此,北京市还首次对中小学生放了“雾霾假”。

  为了远离雾霾污染,不少职业经理人甚至主动放弃了到北京去工作的机会。国内某地产行业猎头机构顾问吴先生向记者抱怨找不到愿意去北京工作的人。近期他们帮一家排名前20强的地产公司猎寻一名北京公司的设计总监,好几位来自青岛、烟台、大连等地区的合适人选,均因害怕北京的雾霾而选择主动放弃该职位。虽然他们心里清楚,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很红火,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还是因为担心空气污染影响到身体健康而“忍痛割爱”。

  居住在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压力之大非中小城市居民所能想象。在一线城市生活,购房门槛非常高。以上海为例,即使在外环线附近购买一套面积约60平方米的两房,总价超过150万元,按照目前各商业银行执行的标准,首付三成就得先准备45万元的自筹资金。同时,每月6871元的房贷(20年期),也会让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感到压力重重。而如果要换房,压力也不小,市中心区域的普通大面积三房,总价已经达到600~800万元之间,也让普通工薪阶层倍感艰难。由于房价高,以及住宅租金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一线城市居民长期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21世纪宏观研究院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物价上涨压力长期偏高。

  此外,通勤路上舟车劳顿,加之超时工作,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曾就上班时间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共交通工具分组来看,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受访者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3.7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0.7分钟;乘坐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58.5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42.8分钟;公交车加轨道交通的单程平均花费的交通时间为68分钟,其中在车上时间为53.4分钟。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非常普遍。据估算,部分居住在燕郊、固安等“睡城”的上班族单程就要花两个小时。为了挤公交、不迟到,凌晨5点这些人就已经奔波在上班的路上了。

  换种思路选择宜居

  针对北京雾霾天数高居不下的境况,有人在网上开始公开征集治理方案。网友给出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北京快待不了人了,赶紧赚钱,赶紧撤!这虽然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也确实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到宜居城市去。

  虽然生活在大城市,能够接触到很多的发展机会,但选择规模较小的宜居城市,却能生活得轻松惬意。虽然收入水平偏低一些,但相对来说,物价水平较低,尤其是房价要低不少,因此不管是置业、生活,会轻松很多。以购房为例,在国内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与大城市相比要合理得多,比如广东中山,一个家庭购买一套120平方米的紧凑型三房,10年收入完全可以对付。而在广州或者深圳,充其量只能买到外围区域的老式两房。因此相比一线城市而言,在中小城市花费同样的钱,居住条件会得到极大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宜居城市可以让我们从此远离污染。据了解,宜居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污染少、空气质量好。如空气质量最好的三亚和海口,PM2.5年均值常年不超过25微克/立方米,这让PM2.5数值经常爆表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都感到自惭形秽。

  当然,选择在宜居城市生活,由于无需在上下班路上耗费更多时间,可以腾出大量时间用于个人学习、休闲以及陪伴家人,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小城市,如果驾车上下班,路上耗费时间平均不会超过28分钟。

  另外,一些政策的改变,也有利于人们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比如此前公积金使用只限定在缴纳城市,但随着新的公积金政策的实施,跨区使用公积金贷款、异地购房提取等,已经成为现实。

  挑选城市也有讲究

  如果考虑选择前往中小城市,那么有哪些城市可供选择呢?

  对于所有入选城市,我们都设定了一些标准。首先考虑的是宜居程度。我们选取的城市全部来自中国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2015年度排名》中宜居指数位于前100位的城市,并重点考虑了各城市的空气指数、医疗指数和交通指数。其中,空气指数主要来自2015年度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医疗指数主要指标来自各城市三级医院与城市人口的占比;交通指数主要指标来自当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

  其次,我们也会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关乎个人的事业发展,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的城市,能够给就业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教育水平关系到子女教育及成长,教育质量偏高的城市,会更加有利于子女日后成才。

  除此之外,我们同时还考虑到了物价情况以及人文环境。当地的物价水平决定居住成本,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物价水平较为适中的城市,会降低人们的生活压力。而人文环境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尽量选择具备先进的居住和生活模式的环境,周边人群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便营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并满足高雅精神生活的需要。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本刊重点围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大都市圈,以及中部、西南部及海峡经济区选择了10个城市进行重点介绍,包括苏州、厦门、青岛、大连、成都、珠海、岳阳、宁波、嘉兴、佛山等。当然,也有些城市宜居程度较高,如三亚、北海等,但因为物价、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因素,综合对比之后选择性地放弃。

  同时兼顾多个需求

  在选择宜居生活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顾到其他方面,比如事业发展等。

  兼顾事业,首选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市,既可以选择在所在城市上班,也可以选择工作、居住分开的“双城生活”。这是因为有不少卫星城市与所在区域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互补,从而也得以快速发展。同时,高铁网络形成后,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为“跨省上班”提供了交通保障。根据规划,中国高速铁路将会形成以“四横四纵”为主的骨干网,链接重要的区域网,同时发展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网络。除此之外,全国超过1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也使得驾车出行变得更为容易,方便上班族驾车上下班。

  此外,尽可能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有些现在规模看起来不大的中等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比如宜居程度一直排在全国前列的滨海城市厦门,根据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可以预见,在这里居住生活获得较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同样也能获得诸多事业发展良机。

  如果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还可以兼顾日后养老需求。这是因为随着医疗保障政策及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的变化,为在异地办理养老手续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从而能够方便灵活安排自己的养老计划。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