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17:02 《理财周刊》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贺宛男

  提要:农民工想成为城里人(市民化),最主要的是希望享受城里人同等的公共福利,否则他们在家乡都有住房,纵然有支付能力,也未必都在城里买房。

  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有一段话引起了方方面面的极大关注,这段话是:“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主体人群来自“农民工市民化”;第二,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将迎来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第三,只有将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一种“有效需求”,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2016年要打好“四个歼灭战”,涵盖应对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四大领域。稍作分析,“化解房地产库存”正是这“四个歼灭战”的牛鼻子。房地产库存的上游,应对的正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一大批产能的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连续三四十个月的PPI通缩。房地产库存的下游,则是消费不振,内需始终拉动不起来。房地产库存的背后,是企业负债高企。有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债务水平排在全球最高行列,从而成为最突出的金融风险。要降低企业成本,必须降低利率和税率,在房地产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数十个行业吞噬巨额资金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根本下不来多少;由于房地产库存导致土地出让金急剧下降,财政也只能以“结构性减税”下点毛毛雨,企业成本下降也只是一句空话。

  概言之,化解房地产库存将是2016年、甚至“十三五”期间经济工作的硬仗和大仗。

  鉴于1998年起以城镇户籍人口的公有住房产权化为主要方向的房改,已经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如今城镇户籍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4平方米,三口之家已拥有100平方米的房子,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而包括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即非户籍人口的新市民,据说买房比例才占到1%。于是,新市民理所当然地成了“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主力军。

  问题是,1998年房改城镇居民买的是“福利房”,像我们这些人花1万~2万元就买下来了,十几二十年前的建房成本也确实很低;而现今农民工面对的是“商品房”,房价动辄上百万元。这就好比股改,当初的股权分置改革是在998点启动的,这才迎来了2007年的大牛市。如果选择在6000点,这股改还改得起来吗?

  是的,第一轮房改大告成功。这10多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靠的是加入WTO[微博]以及人口红利带来的外需增长,第二靠的就是房改带动的内需增长。

  那么,以“加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为主要方向的第二轮房改将怎样启动?

  现在可以看到的主要政策,是李克强总理已签署的国务院第663号令,即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凡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就可以申领居住证。领到居住证者便可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9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7项便利。在笔者看来,农民工想成为城里人(市民化),最主要的是希望享受城里人同等的公共福利,否则他们在家乡都有住房,纵然有支付能力,也未必都在城里买房。而享受公共福利,实行的是“梯度赋权机制”,即三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梯度差别很大,对三四线城市来说,如果要靠低梯度的公共福利来化解高库存的房地产,怕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