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16:59 《理财周刊》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提要:明年第二季度后房价之所以可能出现所谓的“断崖式”下跌,我认为主要应与“人民币汇率趋贬预期”有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发布《中国住房报告(2015-2016)》,其中一句“2016年第二季度后,房价或出现断崖式下跌”,再为本己风声鹤唳的楼市掀起汹涌恶浪,并逼得该机构相关人员出面“澄清”,强调观点有被渲染、扩大解释之嫌。

   2015楼市并无超出预期

  在我看来,这根本是“此地无银”的多此一举,因为白纸黑字、证据确凿,并不因为"房价断崖论“的被凸显,便改变其本质。

  其实仔细“拜读”该报告会发现,除了“房价断崖论”之外,通篇了无新意,充其量只是各房地产相关专家逾期论述之总结,而“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形势超出预期”的开篇陈词,更令人膛目结舌,有吗?超出谁的预期?至少完全在我的预测与判断之中(本专栏系列文章均有阐述),而我还未必是最顶尖的房地产专家。只能说该研究机构对市场的掌握度让人难以恭维。

   此外,在习总书记明确提出“房地产去库存”之指示后,该报告表达“库存高企,去化压力增大,商品住房过剩,总库存高达21亿平方米,仅现房库存去化就需23至24个月。住房市场步入结构性过剩时代,内部结构失衡,一线城市供求矛盾突出与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并存”之“浅见”,无异狗尾续貂之“陈腔烂调”,否则何需总书记念兹在兹、耳提面命?

  到底是要减肥还是增重?

  尤其矛盾的是,报告中指出房地产投资增长呈现俯冲式下降,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几乎为零,并以三“工”指标之颓废,说明事态严重——新开工方面,自年初以来同比持续下滑,2月到9月之间累计额的同比增长率甚至为-13.5%到-20.9%。施工面积方面,自2004年10月8.8%的同比增幅逐步放缓至2015年8月的0.2%。竣工方面,则仅维持在-10%到-20%。从而提出“房地产投资增速应维持在10%左右”的建议,并认为这是“正常水平”。问题是这其中难道不存在悖论?

   该报告又提出,目前现房方面,去化18个月以上的过剩1亿平方米;期房方面,去化超过2年的过剩面积达19.96亿平方米,甚至未来5年尚有88.2亿平方米的住房待去化,因此必须响应总书记号召,积极“去库存”。但于此同时报告又建议房地产投资增速应维持在10%,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 必须知道的是,商品房可不是牙膏、眼霜这类的快销品,一旦生产、建设完成,怎么样也要居住、使用个三五十年!在明知已经严重过剩的危局窘境下,一方面建议政府以各种优惠办法促销住房,一方面又主张提振住房投资增速,若非“自相矛盾”,就是“人格分裂”!

  ?人民币贬值激发资产泡沫危机

  综上,在我看来,该报告唯一可能的“真知灼见”,便是社科院所极力撇清的“房价断崖论”,其他观点要么“拾人牙慧”,要么是无中心、主轴思想的“拼凑组合”。

   至于明年第二季度后之所以可能出现所谓的“断崖式”下跌,我认为主要应与“人民币汇率趋贬预期”有关。由于三线以下城市不具备人口导入、产业集聚之优势,而货币贬值势必引发资金外逃,其流向以一线城市房产为主,海外房产为辅。只是目前在各种利多措施的诱导下,三四线城市房价看似有望软着陆,惟政策再强大也难以跨越“高企库存”、“资金外流”这两座大山,面对与日俱增的库存压力及有意愿却财力不足的消费者,开发商最终只能降价求售以逃避灭顶之灾,而其时间点可望“落脚”在明年第二季度后。

   当然“房价断崖式滑落”的表述或许略显夸张,但我相信对为数可观之人口外流明显、缺乏经济利基的三四线城市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