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 11:23 《钱生钱》 

新浪金融曝光台理财遇飞单,存款变保单,理赔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金融机构申请入驻,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

  人活一世,致富的手段有千万。卖猪肉攒出千万家财,奋笔疾书写出财富脊梁……再不济,趁着风华正茂“肉正鲜”,N夜过后,一样能“洗白”站上人生巅峰。有人更是豪言,这是最好的时代,即便是不学无术,只知道在家“混吃等死”,也一样能嗅到“有钱”的味道——喏,手机打开微信,憋管三七二十一,疯狂地加群抢红包,手快的一天抢上好几百,再象征性地散出“几分钱”,不用上税不用愁,月薪过万你最行!

  好吧,年底就要到了,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再亲“红包”芳泽,或者通过微信各种五花八门的活动,力图再攀财富巅峰……我无意打扰你“投机倒把”的快感,更无意消耗你“与生俱来”的运气。只是在阖家团圆之际,我觉得我有义务温柔地告诫你几句——尼玛玩微信一定要格外小心,别着了奸人的道!

  好吧,为了让你的后脖颈更加冰凉,《钱生钱》这就列举几种常见的微信诈骗手段,愿你可以更加文明、有序、理智地玩转微信,共迎喜庆猴年——先说个最常见的吧,叫“木马红包”。据了解,“这种‘发红包’的软件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似,实际上是一种木马程序,在你点击关注这个公众微信账号时,对方已获取了你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包括支付宝[微博]、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随后转走钱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莫慌,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当然,最好可以去正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木马病毒。第二种比较常见的诈骗手段就是“假公众号”,比方说有个“交通违章查询”的公众号,你一看这玩意儿做得挺真啊,完后就向该公众号发送截图,会收到提示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若将验证码发过去,用户微信钱包的钱就会被立即转走。所以说,一定不要轻易地加各种“三无”微信公众号,如果要加,也得加那些带V的、官方认可的微信公众号,比方说“钱生钱”的微信(微信号为moneycreates),轻松愉快,给人以财富启迪,这才是最好的猴年大礼,哈哈!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微信诈骗手段,需要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一个是代购诈骗。据报道,“一般来说,诈骗者都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也没了。”还有一种手段是“二维码藏毒”,“骗子会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哄骗消费者进行二维码扫描,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除此之外,像“集赞送礼”的情况现在也比较火热,“这种诈骗分两种,一是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兑换时发现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信息时,要求参与者提供电话和姓名,套取个人信息。”遇到这几种情况呢,《钱生钱》建议最好的破解方法“加标点符号也就九个字”——泥煤,别占小便宜!

  有人可能会问了,《钱生钱》真是一点都不专业,还有那种冒充“高富帅”“白富美”或者干脆“乌龙”自己的诈骗手段,怎么就没有提及呢?比方说,有很多单身狗被那种“看上去今晚就有故事”的微信头像吸引,然后加了对方好友之后就各种海聊。人家“女孩”但凡嗲上一句“老公我没钱吃饭了”,你恨不得直接把微信零钱全转给人家。又或者,有人把他微信的头像与昵称都换成跟你一样的,然后朋友圈把你一屏蔽,直接在朋友圈发“借钱”的状态……遇到这种诈骗情况,《钱生钱》温馨提示,先给您的智商做个SPA吧……我妈说了,近朱者赤,近笨者呆!所以,我不想再跟你做朋友了。

  哦,对了,你微信号多少?既然你这么好骗,正好我过年的火车票也没人报销,那就……(文/巨兔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