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2日 11:16 《钱生钱》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逐渐加速,新版人民币也如期发行。“毛主席”年轻了10岁,是否预示着人民币要更加勇往直前?

  上个月,《钱生钱》分析了美元的“发家史”,人民币的前进道路,不可能绕过美元,效仿美元,人民币已经成功登陆伦敦金融城,接下来也有很大希望加入SDR。不过,美元的控制力人民币能否效仿呢?

  美元是从与黄金脱钩开始“崛起”的。而在“控制世界”的过程中,美元并不是一直保持强势,而是“有节奏”的有升有贬。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我们逐渐总结出了这种节奏的艺术性。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元走势疲弱,美元名义指数从1973年3月的100点基点,曾经贬值到2008年的近70点;美元也有持续5年走强的两次升值周期:一次是从1980年的84点升至1985年的近165点;另一次是从1995年的79点升至2001年的121点。从2014年7月以来,美元开始升值,从80点升至今年3月份的100点左右,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5%。如果把2014年7月开始的美元升值,看做新一轮美元升值周期的开始,那么,按照前两次美元升值的持续周期来看,这次升值有可能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

  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导致了国际货币失衡,表现为“美国逆差并输出美元-东亚及石油输出国顺差与积累外汇储备-美元再流回美国购买债券”的格局。这种商品和美元的环流,会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不断升值而中断。美元升值,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出口竞争力削弱;美国加息,美国债券价格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还本付息压力加大,违约风险上升。外汇储备顺差国购买美国债券的动能下降,甚至出售美国债券,可能导致美国债务链条断裂。因此,每次中国减持甚至不增持美国国债的时候,总会有美国“高官”造访北京,或者隔着太平洋隔空“喊话”,这些都不难理解,因为这是美国的“命根子”。中国一旦抓住了美国的命根子,美国能舒服吗?一定是奋力反抗甚至放手一搏。不过,美元还足够强大,中国还没有能力用人民币进行攻坚战。现在人民币的策略仍然是当年八路军的打法——农村包围城市,最后用星星之火燎原。

  在此次美元升值近1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由100美元/桶跌至44美元/桶左右,下跌了56%;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处于漫长的下跌周期,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就连人民币也难以抵挡这波贬值潮流,慢慢的进行着“抵抗式下跌”。

  从历史上看,伴随着每次美元升值周期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动荡,如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2014年7月的美元快速升值,引发了资本逃离发展中国家的担忧。如果美元继续大幅升值下去,那些商品进出口缺少竞争优势、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度高的国家,以及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外债负担较重、外债结构不合理的国家,可能会出现资本不断外流的趋势,可能引发金融动荡甚至危机。

  对这次美元升值会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引起资本大规模外流,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众说纷纭。要想看清这个问题,需要正确看待此次美元升值的背景和空间。美元升值的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就越大。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已经再次出手,这次的终极目标八成是冲着中国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不一帆风顺”,我们要有足够的应急预案。登陆伦敦城、纳入SDR、一带一路,这些都是进攻策略,而在防守一端,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打法。就像篮球比赛一样,行云流水的跑轰打法,往往能够贡献精彩的场面和球场上座率,但最终能够取胜的球队,一定是以防守为根基。(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