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2日 11:15 《钱生钱》 

  在近100多年的战争交锋史上,中国在正面战场总是处于军事弱势地位。现在中国再次崛起,不过军事战争也不会那么轻易打起来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领域才是硝烟四起的主战场。当年在军事战场的“仇”,看看能不能先在经济战场上来“报”。

  要想战胜日本,真没那么容易。日本能在受到西方屈辱后,仅用几十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开始欺负别人;还可以在二战战败后短时间内恢复国力,拿到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停下崛起的步伐,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慢慢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

  想当年,同时进行的明治维新战胜了洋务运动。现在,日本和中国同时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周期,日本祭出了安倍经济学,而中国奉行克强经济学。本期《钱生钱》就为大家做一下对比,看看第二轮中日经济大战,孰优孰劣。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自此加速贬值。

  “克强经济学”是外资机构巴克莱资本公司于2013年6月底提出的概念,予以指称李克强总理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克强经济学”概念核心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1、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2、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3、推行经济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先看财政政策。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新的公共开支计划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百分之两百,高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当然是高风险。安倍在赌博!而克强经济学则吸取上轮经济刺激的弊端,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按照中国政治的传统,新政府上台后,为显示政绩,一般会掀起一轮投资热潮。何况,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已陷入低谷,新政府有理由为防止经济下滑而放松银根,出台刺激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就在这么做。但至少对中央政府来说,没有看到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现在看来,中央政府愿意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付出短期的经济减速的代价。不同财政政策的结果是:日本经济还在衰退中苦苦挣扎,中国则在平稳降速中仍然保持对世界经济增量的最大贡献。

  再看一下货币政策。安倍经济学迫使日本央行[微博]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并扩大“量化宽松”。为创造通胀,安倍政府强势要求日本央行配合发钞,学习欧美的量化宽松,甚至不惜公然介入央行决策,并已宣布将撤换现任作风传统保守的央行总裁。从安倍履新的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时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8.4%。安倍经济学要的是创造通货膨胀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要上涨,就会购买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商品,从而带动消费及投资,进而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而克强经济学强调的是“去杠杆化”。在通缩的风险下,中国央行仍然狠下心让高杠杆资金自己在池子里消化。“盘活货币存量”更让市场感觉中央倒逼金融体系去杠杆,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决心。结果是:日本的通胀没有来临,消费依旧低迷,而中国除了创造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外,对中小创企业施行了最大扶持力度,经济亮点不断。

  很明显,中国经济还在前进,只是经济增速在平稳放缓;而日本呢,在安倍政府的刺激下凭空创造了大量日元,贡献不了经济增长之后会贡献什么呢?(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