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14:10 《钱生钱》 

  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亿,周围的人几乎不可能不用微信,现在没微信的真的只剩外星人了。但微信的普及也会产生相应的“潜规则”,一个不注意,对不起,后果自负。本期《钱生钱》就为大家总结一下使用微信的“陷阱”,避免大家掉沟里。

  截屏功能对于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是个炉火纯青的技巧。A与B聊到某爆炸话题,B随即截屏并发送给C,C兴奋扩散。这套流程是如此的普遍和随处可见,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后患。在整个过程中,A与B都是欠谨慎的。A被B泄漏的对话,在C的传播中等于被广而告之,可能被脑残挂到朋友圈,也可能被好事者晒到公众论坛。这些C们其实根本不能信守不再传播的诺言,C的传播可能让某位想要讨好A的人将截屏图片直接传回A本人,不经意间A与B的关系就结下了深深的隔阂。如果A与B的聊天涉及到对D的评论,就更麻烦。今天任何在背后议论人的聊天记录,最终都会被摆到当事人D面前。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私密性的时代,所有的文字记录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审视的思想准备。若传播内容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或是你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某段聊天的存在,建议拨打对方手机。

  自从微信发布群聊功能后,各种“群”用雨后春笋形容都不给劲儿了,那简直就是一夜春风的速度。我询问过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其实特别讨厌有些根本不熟悉的人没经过允许,也没有提前告知,就把自己加进某个微信群。许多人忽视了微信群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其实微信群是我们除了朋友圈之外,跟特定目标对象的第二次公开连接,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自己不熟悉的人评判自己的依据。随意将人拉进群,等于把对方放到一个被人审视的舞台上,那真是说话不好,不说也不好,让被拉者非常为难。此外,有些可利用资源的持有者,包括高官显贵和美女,原本就天天被人打探惦记,随意拉人家入群,等于将对方暴露在个人微信泄露的骚扰风险之下,非常欠考虑。群中情商不足的人,会以为和某人在一个群里,就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连接,感觉自己就和对方“在一个圈子里了”,甚至去微信点名,@对方出来回应自己,十分讨厌。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微信普及后,在法律层面来讲,微信文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一定会出现牵涉到金钱往来和协议安排的情况,许多人以为截屏就可以立此存照,但其实不然。单单一张微信截屏,既不能证明图片本身是从手机直接截屏而来,而不是软件生成,也不能证明文字没有被删减篡改,更无法证明对话对象不是用了同样的昵称和头像这样的“赝品”。比较可行的选项,是让公证处出具电子证据保存证明。但由于微信可以自行删除对话中的一部分,所以公证处也只能证明对方说过某些话,而不能证明对话的完整,所以证明力是有限的。如果涉及特别大的金额或事宜,根据法律专家的意见,甚至要及时让公安机关或律师出具申请到司法鉴定所进行提取固定来保全证据。只凭自己手机那点截屏,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营销无处不在,微信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营销狗”。这些人不顾“读者”的感受,每天发送很多营销信息,殊不知,大家看一遍可能觉得新鲜,看多了,“营销狗”们就只剩下被屏蔽的命运了,得不偿失。当然,一些晒生活、晒行程、晒照片、晒娃的,这本身就是微信朋友圈应有的内容,但要注意,别太频繁哦,毕竟你的生活跟别人何干?

  微信也是一种交流,与人打交道是需要技巧的,因此,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大家要切记以上“陷阱”,千万别一不小心掉沟里。不信大家翻阅一下自己的微信,看看你都屏蔽了哪些人?再看看你被谁屏蔽了?有很多疑问会迎刃而解。(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