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14:09 《钱生钱》 

  酒从来就与“情”字难舍难分。自古就有“一片春愁待酒浇”的“愁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思乡之情……而一首《酒干倘卖无》,更是催人泪下,经久不衰传唱至今。

  酒的承载物酒瓶,作为一种藏品,近几年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品种上看,有单瓶、对瓶、套瓶、系列瓶;从材质上看,以陶瓷、紫砂为主,还有金属的、玻璃的、竹木的;从容量上看,大的可盛装5000毫升、小的仅装50毫升;从形态上看,有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军事兵器等,可谓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设计精美、五彩斑斓。

  有这么一个人,收集酒瓶,与酒无关,只关乎情。1500多个酒瓶摆满家中四面墙,你以为他是个酒鬼,其实并没有。今年64岁的高大航虽然收藏了上千个酒瓶,但他却是滴酒不沾。收藏对他而言,既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最幸福的事。他的这些收藏中,有见证中国足球曾入围世界杯小组赛的“球瓶”,有见证了神舟飞船成功发射时刻的特供“飞船瓶”。老夫妻经常一起下乡去淘藏品。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爱意。几十年的收藏史,见证了老两口几十年的爱情。虽然有了几十年的收获,却并不为钱,给多少钱都不卖,因为每一件藏品都见证着他们一家人的幸福。藏品有价,幸福无价。办收藏展是高大航一直以来的梦想,他希望每一年都办一场属于一家人的收藏展,向大家展示他们满满的幸福。

  高家的酒瓶是幸福的见证,丁家的酒瓶则是亲情的延续。83岁的老人丁裕民家,收藏了大大小小的酒瓶500多个,最让他珍视的一个藏品是他爷爷1954年传给他的一个清末的锡质酒具。这个酒具呈葫芦状,墨绿色,高约10厘米,可装二三两小酒,最有意思的是这酒盖上有一个凸出的吸嘴,虽年久锈封,但从顶部可隐约看到吸孔。正是这个酒具,激发了老人的收藏爱好。他的藏品包浆老道自然,属于真货,价值很普通,但老人更在乎的是这份亲情的传承。他说:“我会将收藏品,传给孩子们继续收藏。”

  70多岁的刘国福家中收藏的各类酒瓶至今已达10000余个,他将收藏酒瓶做到了专业水平。近20平方米的房间,被辟为专门的收藏室,放满了大大小小的酒瓶,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竹林七贤、桃源三结义、福娃等形态各异。“水浒传108将”的瓶子是他的最爱,买的时候2000多元,现在涨到了10000多元。

  另一个收藏家贾立新,19年收藏了4.8万个酒瓶,有人劝他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说:“咱收藏就是个人爱好,不想出名,就图个喜欢。”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政府不是提倡民办博物馆吗,这样的博物馆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不知道我这样的算不算?我希望这个酒瓶博物馆,为社会提供一个酒文化的交流之地,学习之地。”

  酒瓶收藏家众多,皆因酒瓶是草根收藏,可以说没有什么门槛,酒瓶的价格早已被喝酒人埋单了。评价一只酒瓶好不好,跟酒的贵贱没有关系,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瓶本身的工艺,胎质、釉色、纹饰、文图、笔触、瑕疵、款别,包括制作者和企业名气等都对瓶艺有影响。制瓶工艺是瓶的灵魂,制作粗糙、没有良好的工艺支撑,再好的型也没有多少观赏价值。

  虽然门槛低,但不是所有的酒瓶都有收藏价值,哪些酒瓶更具有收藏性呢?首先,保证酒瓶的完整性。一套酒瓶应该具有瓶体、瓶盖、瓶标及瓶盖与瓶体的连接物等,通常酒厂在设计时会整体考虑它的协调性和美观度,所以在收藏时应尽可能地收集完整;第二,注意酒标的保存。酒瓶应该保证其清洁和干燥;第三,关注酒瓶是特制瓶还是普通瓶。也就是是否是限量版,物以希为贵的道理在这里也是通用的。

  千百年来,作为酒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酒瓶体现了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把酒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朋友,来一杯,咋样?(文/碧琪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