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2日 11:52 《钱生钱》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他还有一个姐姐。据他说,小时候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家只允许生一个孩子。虽然家住农村,虽然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但当时的政策仍然不允许生第二个孩子。但是他出生了,在他出生后,一家人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了,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跑”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在两岁半的时候,他突发疾病,几乎每天吐白沫,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下无法救治他,再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找不到正规医院和好大夫。奇迹般的是,我这位朋友竟然最后活了下来。现在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未来会“桃李满天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上太合适了。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生育政策慢慢的由一家一个孩,变为“单独二胎”,现在又在讨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当初被定为国策,是什么原因导致“国策”的大逆转?

  按照人口出生规律,1986年到1990年中国的第三次“婴儿潮”发生后,在这代人生育高峰时段,应该出现一个相应的回声婴儿潮。再加上2013年底开始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有关部门一直确信,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出生堆积。但观察最近十年的年出生人口,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潮峰。婴儿潮爽约更加印证了人口学者的判断:目前中国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生育率已低至值得警醒的水平。

  由于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人们对低生育率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低生育的前几十年是享受人口红利,但后面可能上百年要还债,拖累经济发展。更有一种言论,说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通过消费群体和收入边际消费率的不同,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人口因素是中国目前出现经济下行的首要原因。

  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的比例迅速上涨,而社会养老金的支出持续增多。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导致养老金的供给相对减少,这一增一减,导致近年来多地养老金出现“吃紧”苗头。而按照这样的趋势,养老金“供不应求”的时候已为期不远。

  说到这,大家就会理解国策逆转的内在原因。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中,人口红利的贡献高达27%。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少子化和老龄化使得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降低。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迅速调整生育政策,增加未来人口的新鲜血液,是必要的对策之一。

  有一个历史例证,那就是美国的“婴儿潮”。1945年二战结束后,大批军人返回美国,1946年,美国出生了三百四十万个婴儿。在此后1946-1964年的18年间,美国共有7590多万婴儿出生,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25%,是当今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随着“婴儿潮”人口的成长,美国的经济步入了令人眩目的成长期。1969年之后,美国这一代“婴儿潮”逐渐进入25岁以上的年龄段,美国住房需求急剧增长,引发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第一次房地产繁荣。截至2008年末,“婴儿潮一代”掌握了13万亿美元投资性资产及50%的可支配收入,财富总额约40万亿美元,占美国家庭总财富的70%左右。持续的经济繁荣使这代人的理财方式也和以往不同,人们热衷于投资股票和房地产,习惯于提前消费。强大的消费力、过低的储蓄率和以投资为主的理财观,成为“婴儿潮一代”的标志,也造就了美国股市和地产业长达十几年的辉煌。

  这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完全可以效仿。不过不是简单的实行二胎政策,而是应该全面放开生育,最起码放开城市生育。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一家五六个孩子的时代已经结束,养一个孩子的开销已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养“一堆”孩子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放开生吧,让“孩儿动力”来得更猛烈些吧!(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