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30日 14:31 《钱生钱》 

  空格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范宣布获得2.1亿元的B轮战略融资、美餐宣布完成大众点评领投的1.4亿元C轮融资……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那么所谓的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呢?有没有D轮、E轮、F轮呢?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融资有着这样那样的疑问,不妨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融资已经是当代初创公司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融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公信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自身发展也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但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会混淆各轮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来说说什么是融资。简单来说,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对于如何获得融资,创新工场资深投资经理孙志超在《融资中不可不知的几大命门》中告诉我们,一是选准时机,有钱也融资。了解经济态势、产业动态、资本市场等重要经济引擎的状态是选择最佳融资时间的重要参考。而且要顺势而为,如果大环境不好就需要赶紧融资,千万不要一味等待更有利的机会。二是在正式融资前确定融资框架,出让多少股份,融多少资金,也就是确定一个范围,创业团队最重要就是灵活应变。三是根据行业领域、投资阶段、地域、活跃程度等因素找出和接触潜在投资者。同时需要认真地撰写融资计划书。每一轮融资计划书的重点并不相同,通常首轮融资强调概念,第二轮强调取得模式验证或者获利的概念,再往后必须有充足数据的验证,并强调公司可以扩大规模成就一个巨大的机会。四是与投资人会面,公开的路演或者请投资人到自己公司来进行会面是比较好的途径。假设一切顺利,双方都有意愿更进一步来合作投资,记住一定要在律师参与的情况下签订投资意向书。

  创业公司接受风险投资的融资次数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A轮、B轮、C轮……。一般A轮融资也就是第一轮融资,企业在第一轮融资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发展慢慢壮大后,会有后续融资。B轮以后的风控最早还是财务vc和产业资本的对接速度和估值,提高效率是核心。可能B轮融资在于知名基金和GP(一般合伙人),C轮融资更多是LP(有限合作人)直投。

  那么各轮次是怎么定义的呢?有没有官方的定义呢?有。连任三届初创企业&互联网的主席、Uber的天使投资人Jason Calacanis对当下早期融资轮的定义进行了概括介绍。据Jason Calacanis介绍,2015年官方定义是这样的,预融资:提出产品发展思路,构建发展框架并推进MVP(最简化可实行产品);种子轮融资:获得产品牵引力;A轮融资:扩大产品规模;B轮融资:获得创始人套现,建立极具吸引力的总部并使得竞争对手自动退出。明确了融资轮次的定义,不仅可以为创立者提供更明确的融资路径,也可以为投资人提出一些投资建议。

  简单来说,A轮、B轮、C轮指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融资对象一般是VC(风险投资人),但也有可能是PE(私募股权投资),甚至有些天使也是做A轮的。

  最后,我们要知道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选择融资方的时候,也并不仅仅是出于资金的考虑,还有发展方向的考虑。理财机构其实并不差钱,平台自身的资金足够支撑正常发展,之所以选择投资方,主要是发展理念上是同道中人,而且与这些投资机构在各自领域内累积的优质资源能够相对接,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平台综合竞争力。(文/紫月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