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30日 14:30 《钱生钱》 

  如果跟友人聊天,不经意间说起“粮食问题”,可能瞬间会被嘲笑的唾沫淹没——都啥年代了,还在做“用7%土地养活了22%人口”的自豪中国梦?我中华大地辽阔壮美,粮食年年大丰收!就我这月入一千五的穷小伙儿,跟对象俩人吃饭都能装逼点一桌子菜了……跟我搁这儿谈粮食说农业?狗带吧你!

  貌似很多人都认为,威武的党中央年年一号文件说“三农”,实在是有点厌倦发困了。或许他们是在借此刻意掩饰科技工业军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种尴尬?呵呵,我自不怕你这般“妖言惑众”,因为三天不吃饭,你的思想就会转变——人家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都对粮食发展毕恭毕敬,你又有什么资格,来阻碍我大中华的雄伟布局?

  早在1862年美国农业部成立时,就在其部徽上镌刻有“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当然,那会儿美国超过3/5的工作人口都是农民,而且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不高。“批准成立这一部门的美国总统林肯,充分认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将农业部称为‘人民之部’,并一连签署了三部支持农业发展的法案。”

  “以农立国”的美国,亦在后续出台了数部法律,来扶持本国农业的发展。梳理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美国之于农业强大的渴望与努力——“比如《宅地法》,就解决了农民无力支付土地价款的问题,同时为美国家庭农场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的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1933年农业调整法》与《1938年农业调整法》,主要就是确立了一种低吸高抛的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政府支持农产品信贷公司向农场主发放农作物抵押贷款,同时要求农场主服从政府下达的农作物生产计划,并把农场主每年按计划生产的粮食的多余部分以仓储的形式储存下来。当粮食丰收、市场价格下跌时,农场主可以选择归还政府已经抵押的粮食,以免亏本;而如果市场价格超过贷款时的价格,农民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粮食获利,归还政府贷款和利息。这实质上是政府变相收购多余粮食,以维持粮食价格,避免‘谷贱伤农’;更牛逼的是1862年颁布实施的《赠地法》,其中要求联邦政府拨赠公地给各州和准州,设立学院进行农业及工业教育,这‘教育’一掺和进来,效果立马显现——到了1922年,美国就已经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此举不仅奠定了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基础,更使得美国农业的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体系得以树立,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化水平与科技向农业转化的速度……”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农业是国家财富的真正来源,是一个国家获取财富的唯一诚实的方式。”强盛如美国,至今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开拓粮食版图,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且有媒体曾报道:“美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进行商品化农产品的补贴。1998年以后,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3亿元)的规模上。”这一支持,一补贴,产量就高了,产量一高,内需就上来了,内需一饱和,外销也起来了,201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甚至高达1,06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50亿元)。再加上机械化智能化的强力生产,世界上接近1/2的小麦、1/3以上的大豆、1/4的牛肉、1/5的玉米,以及牛奶、鸡蛋等主要农副产品,就这样以昂扬的姿态挺进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武器……怎么样,是过瘾,还是无奈?

  基辛格曾说:“如果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如果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这绝非耸人听闻。忽然间,我对党中央的崇拜又开始泛滥起来,“三农”之事,当时时拂拭,日日自醒,如此,民族崛起,才不是一句无妄之谈!

  不说了,忽然间有点儿饿了……(文/胡军剑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