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7日 14:48 《钱生钱》 

  美股有熔断机制,A股有涨停板。各个资本市场都有自身控制风险的手段。在我们上期杂志刚刚给大家介绍“熔断机制”后不久,A股的熔断机制似乎也即将登场。2015年9月7日晚间,三大交易所发布交易规则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经中国证监会[微博]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深圳证券交易所[微博]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微博](中金所[微博])拟在保留现有个股涨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拟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30分钟,触发7%熔断阈值时,则暂停交易至收市。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有买方和卖方,有对股票价格不一致的判断,才能形成交易,才能构成可信的市场价格,才能起到价格发现功能。而熔断机制则告诉大家,你们对价格判断太一致了,我要让你们清醒一天,但较小的熔断幅度只会推后出售。因为熔断幅度太小,抛压只能等到第二天,容易导致1天内的一致性变成了2天内的一致性,进而发生连锁反应,使得熔断机制的启动,变成了扣动一致性的扳机,反而会加剧市场一致性,催生更多单方面的买盘和卖盘,如何观察这个指标?要求熔断后可挂单,即可!A股本身已经有正负10%的波动幅度限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监管层和股民已经基本接受涨跌停限制是一个比较适合A股市场的风控手段。但是,如果有了熔断机制,那涨跌停这10%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如果更改风控措施也可以,但为何在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提及涨跌停限制?新老政策存在明显冲突的时候,问题如何解决?

  在A股拟施行的熔断机制中,本来只是沪深300的波动超出7%或者5%,但因为有熔断机制会使得整个市场非沪深300的其他股票、可转债、期货指数等等产品都无法交易,这种关联性的急剧增加会极大改变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行为。熔断机制加剧市场关联性,影响将非同小可。比如沪深300达到4.9%或者6.9%的时候,非沪深300的股票投资者,会因为关联性而预期自己因为熔断可能当天卖不掉股票,进而会不计成本地抛售,争取在股市熔断之前完成当日股票交易,整体市场波动性会急剧增加。何不把涨跌停的幅度限制在5%,这样岂不来得更容易些?另外,这7%和5%也与美股的数据相仿,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A股与美股的差异性?美股每天涨跌1%就是大涨大跌,指数波动幅度达到2%就是暴涨暴跌了,而A股2%的波幅基本在10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二者的不同势必要求风控手段因地制宜。

  另外,熔断机制也会收紧市场流动性,因为市场一致性和关联性的增加,可能出现只有卖方和只有买方的情况,会使得整个市场的交易活动急剧减少,市场流动性减少,可能重现当年光大乌龙指情况,几十亿就能拉股指涨停或者跌停的状况。因为市场流动性减少了,市场承接买卖单子冲击的能力就会大幅削弱,导致整个市场变得更加脆弱,不堪一击,比如当年熊市的时候,据说拉一个股票的尾盘也就几十万元就够了,这种低成本影响市场价格的行为更容易得逞,有损金融市场的基本能力。而前几日除了千股涨停和千股跌停之外,更有千股停牌的壮观。其实,在极端情况下,上市公司会自发的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手段来规避风险,大可不必监管层“面面俱到,事必躬亲”。

  在如今的A股市场环境下,我们已经不需要矫枉过正的“政策”,实践证明,一夜十道救市金牌换来的也只是第二天高开低走的骨感现实。A股市场最需要的是制度的完善和上市公司本身盈利水平的提高。大股东零成本减持,庄家恶意操作,杠杆违规肆虐,“故事”无中生有……这些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