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硅谷:不爱厕所爱IT

2015年01月16日 16:53  《钱生钱》  收藏本文     

  说印度人比中国人更牛,一定会遭到很多国人的不屑。一个连“拉撒”都解决不好的民族,怎么跟我泱泱中华抗争?可在美国硅谷,“印度人比中国人更牛”却已发展成一条公理!不服气的看数据。

  位于硅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综合调查表明,截止2012年,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33.2%。在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印度裔虽仅占6%,但是创办的公司却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怎么,还不服气?那我再给你找两个人彻底浇灭你的尊严:一个是微软[微博]CEO萨蒂亚·纳德拉,这货曾先后就读于印度门格洛尔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分别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在转投微软之前,他在SUN有过较短工作经历,此后他效力微软22年,负责云计算业务。另一个是谷歌[微博]高级副总裁、Android掌门人桑达·皮恰。皮恰于2004年加入谷歌,主要负责谷歌浏览器及应用部门。他在Chrome以及应用业务的成功,特别是包括邮件服务Gmail和云存储服务Google Drive,帮助他赢得了这一新岗位。他还一度成为微软新任CEO的热门人选……呵呵,你能瞬间想到蜚声全球的华人高管吗?你不洗洗睡行么?

  国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死要面子。没办法,在美国的高科技领域,你就得承认印度人更牛更带劲。“CEO——老美,中高管——老印,一线工程师——老中+老印”这是沿袭多年一成不变的规律。想想国内几乎所有好大学的IT尖子都打破头往硅谷涌,到头来还落得这般凄惨下场,我就没来由觉得一阵悲伤喷涌。哎,痛定思痛,凡事需得研究,才能明白,不好好研究透彻“武媚娘传奇”的前世今生,你又怎能得知“奶奶去哪儿了”?综合来说,印度人能在硅谷混得风生水起,还得说他们有这四大优势。

  第一是语言优势。在美国用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给领导说,我希望升值接受更多挑战,你觉得领导会鸟你吗?而对印度来说,英语可是印度人从小教育就会接触到的通用语言。在20世纪50年代,他们就开始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并向海外输出。像知名的印度管理学院阿默达巴德分校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与哈佛商学院联合创立的。第二,就是他们特别注重提携下一代。早在1992年,已在硅谷站稳脚跟的印度人就聚集在一起,筹办印度企业家协会,这个协会的定位非常明确,建立人脉网络,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硅谷印度裔创业者。职能包括:印度企业家协会企业家指导项目,指导年轻人创业;此外还帮助其优秀项目进行早期孵化投资。目前这个协会在13个国家有54个分支机构,拥有超过13,000多名会员……再想想中国,你但凡工资职位比我高一点儿,我背后不拿针扎你的小人,就已经是家教不错了,还想让我扶持你?梦别醒,继续做……

  说着说着,这印度人的第三个优势就来了——抱团发展。一位在硅谷呆了十多年的中国程序员曾经不无凄凉地说:“印度人拉帮结派是出了名的,往好了说这是团结,他们习惯于拱出一个人担任主管,然后会罩着团队里的所有印度人,还会招募大量的印度同胞,阻碍中国人的发展。而中国人或许习惯各自为战,缺乏印度人那样的集团式作战。”哎,海外多年,你连《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儿都不会唱了,能怨得了谁?哦,对了,还有一点,印度IT外包产业发展比中国早,IT教育环境与主动培养IT意识较强烈……反过来再看看咱们,第一次摸电脑是多会儿?那会儿在电脑上除了聊QQ玩红警看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片子外,还干过其他什么事情么?

  哎,我们这一代已经败了,只能憧憬于“00后”以及之后的之后了。(文/胡军剑 图/网络供图)

文章关键词: 理财资讯理财规划股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骑士胜湖人终结六连败 火箭大胜雷霆
  • 娱乐华谊证姚贝娜癌细胞转移 昏迷系药物所致
  • 财经新电价破暴利:深圳电网将减收超24亿
  • 科技谷歌眼镜终结:将停止接受订单
  • 博客业内人士:为何印度抗癌仿制药便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奇葩期末考试逐个数:如何控告一个键盘
  • 谢百三:这轮牛市的震荡非常大
  • 余丰慧:阿里投资印度电商前景如何
  • 刘军洛:石油暴跌是美国阴中国的圈套
  • 如松:“李嘉诚出走”会否成为黑蝴蝶
  • 许一力:下一步降息还是降准?
  • 朱大鸣:中小房地产企业卖身求生
  • 向松祚: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
  • 刘杉:央行春节前会不会降准
  • 水皮:章子怡揽8亿 王健林藏功名
  • 叶檀:证券业薪酬盛宴 可借鉴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