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嘉
实习记者 赵凌云 河北石家庄报道
海沧资本前掌门人姜涛携款失联一案迎来重要进展。
根据河北警方人士透露,姜涛已由云南景洪潜逃出境,或逃亡于缅甸、老挝等国。
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3月,姜涛即为此做好准备,其先准备好护照等出国手续,于6月赶赴香港搭建资金转移平台,其后6-7月将大量资金转走,最终携巨款潜逃。从护照准备到正式潜逃,整个流程不超过4个月时间。
姜涛轻而易举携巨款跑路背后,有限合伙制基金的风险展露无遗。
“目前市面上的有限合伙产品鱼龙混杂,不论产品还是基金公司都缺乏有限监管,这种产品相对于信托和券商、银行理财产品,无疑具有极大投资风险。”一位第三方理财公司人士对此指出。
4个月暗渡陈仓
8月25日上午,一辆满载50位投资者的大巴,从石家庄最繁华的中山东路上的一家酒店出发,直奔河北省公安厅。
车上乘客是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投资人代表,由于购买的河北海沧资本私募股权产品的前法人代表姜涛携款潜逃,这些投资人的资金很可能血本无归。
7月8日,姜涛失联的第一时间,有投资者就奔赴石家庄市裕华区公安局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并已全国协查。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当地公安部门了解到,姜涛账上的5000万现金已被查封,但其本人已潜逃出境。
这显然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出逃计划。2014年3月6日,海沧投资的法人代表突然由姜涛变更为张桂起。
“张桂起是一个卧床不起的老人,还是一个又聋又哑的残障人士,且为文盲,根本不懂公司设立流程。”一位投资人代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公安部门有关人士和投资人透露,今年3月,姜涛就办理完毕护照、做好了出境的准备。
6月份,姜涛前往香港搭建资金出境通道。6、7月间,海沧资本的流水显示每天都有大笔资金转出,其中,7月2日为投资者能查证到的最后一笔。
而据投资人称,6月27日,姜涛开始不接电话,“其微信里说不方便接(电话)”。
7月8日,姜涛与公司财务沟通项目的还款情况,为拖延时间方便潜逃,海沧资本在其官网发布延期支付的公告。7月11日,姜涛失去联系,公司报了人口失踪。同期,海沧资本基金账户U盾等重要会计资料不翼而飞。
对于姜涛是如何将4亿元巨额资金转走,有投资者透露称,“海沧投资今年3月在北京开新公司,6月20日姜涛最后一次出现在北京分公司,拿走了西装,而该公司的负责人则看到,姜涛写字台上放满了银行转账的U盾,“至少三五十个。”
银行监管失职拷问
经过投资者核实,海沧资本发行的几个项目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一是项目无中生有。比如瑞泰房地产投资基金就是一个虚假的项目,募集的5000万资金并没有到达融资方的账户,募集资金不知所踪,担保方也并没有提供担保。
二是虚假募资。实际募集的金额大于合同募集金额和担保方实际担保额。如依林山庄FD项目投资基金三期,合同募集金额及担保金额为5000万元,而实际募集金额却为9200万元。
据了解,海沧资本剩余的几个项目中,依林三期5000万、飞龙地产5000万元、友联光电1000万元共计1.1亿元因尚未到还款期,该笔金额还在融资方手里,资金尚为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从准备离境,到携款潜逃,姜涛只用了4个月时间,这背后,资金监管银行的是否失职也成为投资者质疑焦点。
记者从PE基金行业了解到,在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运作过程中,企业和基金会在委贷银行各开一个账户。
基金将募集到的资金存入专用账户,由委贷银行划到企业账户;企业还款时,同样将资金存入自己账户,再由委贷银行划拨。资金回到基金专用账户后,由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人根据约定条款对资金进行分配。
而在海沧资本事件中,一方面是企业回款划拨至基金账户后,管理人姜涛并没有对这一部分资金进行分配而是运作至个人账户;另一方面,对于超募部分,姜涛不仅没有将该情况透露给投资人,还顺利将其挪为他用。
“从过程来看,姜涛的携款潜逃无疑早有预谋,但作为资金监管方的银行应该负有相关责任。对这笔高达4亿元的资金,应该放在法人账户,怎么会进入个人账户,让姜涛卷走?这背后是工作人员的疏忽还是对姜涛个人的故意放行?”一位已介入此案的律师质疑称。
除银行监管失职外,私募股权基金自身不透明的管理机制亦值得投资人警惕。
“目前市面上的私募股权类产品鱼龙混杂,运作机制极度不透明,因为不涉及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非法集资和超募现象屡屡出现,基金管理人较大操作空间更造成道德风险,卷跑潜逃事件屡有发生。”前述第三方理财人士指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