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众多的信托公司中,国投信托以“另类”的投资特点一枝独秀。第一个发行艺术品信托的公司,第一个发行红酒信托的公司,第一个发行黄金信托的公司……国投信托拥有太多“另类”投资的第一。在同质化经营严重的信托业中,国投信托选择了艺术品这样的“小品种,大市场”的投资领域,这样的发展思路值得信托业借鉴。
针对艺术品信托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发展等问题,本报记者对国投信托总经理吕益民进行了专访。
⊙记者 唐真龙
上海证券报:自2009年发行了第一只艺术品信托产品以来,如今艺术品信托已经成为国投信托的特色产品,目前艺术品信托在国投信托的业务占比情况?国投信托为什么会选择艺术品投资领域?
吕益民:艺术品信托目前在公司业务比重中占比并不大,去年发行了10多只产品,总的规模差不多10多个亿,这与我们每年几百亿的规模相比,只占很小的比重。我们之所以愿意在这个领域做尝试,首先考虑到的是给投资者一种多元化的选择。现在几乎所有的信托产品都挤在传统的业务领域,比如房地产、证券市场、PE等。但信托公司服务的主要是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在自己的资产、财产增值保值的同时,也要追求一些和生活品位相关的东西,因此我们就选择了艺术品领域。艺术品既可以作为投资品种,又和人们的生活品位直接相关。也只有艺术品才能够把投资和品位、时尚、鉴赏很好地融合起来。
上海证券报:近两年艺术品投资市场异常火爆,在这个时点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国投信托如何控制风险?
吕益民:这几年艺术品的价格涨得的确很快。中国的投资者有个习惯,一旦看好什么领域,就会一窝蜂进来,把未来几年的增长空间在一年之内提前兑现。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任何投资品都带有一定的泡沫,买任何一个投资品都不是买其现在或过去的价值,而是买未来的价值,都是看未来的增值空间。和所有的股票资产一样,艺术品也存在一定的泡沫,只是我们要考虑这种泡沫是否在风险可控范围之内。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有三大类,包括融资型、投资型、管理型等。这三种类型涉及资金安排的主要是前两类。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目前我们更多地去开发管理型的艺术品信托,因为管理型产品才是信托的本源业务,管理型信托要求信托公司依靠管理能力去提升财产的价值。我们尽可能压缩前两类,开发后一类。具体来说,对于融资型产品,我们尽可能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要求其价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回避风险。对于投资型产品,我们通过引进专业的投资机构以及做结构化的安排等手段来回避风险。尽管艺术品市场有泡沫,也会有风险,但我们总体的判断是:就相当一部分艺术品的价格而言,目前这个泡沫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还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回报。
上海证券报:您刚才提到了管理型产品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做管理型产品时,国投信托是本着什么样的原则来选择艺术作品的?
吕益民:由于管理型的艺术品信托产品涉及资金的投入较少,这样反而可以使我们潜下心来,可以用一个更长的时间去选择那些成长空间更大的、将来在学术上能够立得住的艺术家的作品。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学术的角度而不是市场的角度。我们扶持未来有成长空间、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家,无论是国画、油画还是其他艺术作品。在选择的过程中会听取投资顾问的意见,还会听取社会上各类专业的艺术机构、高校等的意见,来共同推动这个计划。
上海证券报:目前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说的是普通投资者在投资艺术品时应该更多考虑近现代的经典作品,由于经典作品认知度较高,虽然价格不便宜,但相比于当代艺术来讲风险要小一些?您如何看待?
吕益民:我觉得不能笼统地那么说。当代艺术作品有当代的优势:首先,当代艺术品具有保真性。其次,当代艺术家和投资者之间可以互动。当代的艺术家和当代的投资者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对艺术的理解相对比
较接近。这些是近现代作品所不具备的。当代的投资者和近现代的艺术家有一个时空上的错位。从价格上来看,无论是当代艺术品还是近现代艺术品都要了解市场定位。当代艺术品选择起来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当代的艺术家还没有经过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还没有盖棺定论。虽然当代艺术品有这些局限,但并不能代表当代艺术品风险就大。任何一件艺术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就是要控制它的价格,无论是近现代还是当代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买价格比买作品更重要。信托理财产品不做收藏家、也不是美术馆,最主要是给投资者带来盈利,因此价格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当然,如果是一个长期的管理型的艺术品基金就要倒过来,学术性要占到第一位,价格要放到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上海证券报:除了信托公司之外,目前包括银行、基金、保险资金以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本都涌向艺术品投资领域,您如何看待资本的介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吕益民:金融资本或社会资本的介入对艺术市场能够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艺术家需要了解社会,也要更多地了解市场,不能够闭门“造车”。艺术家应该创造出更多被公众认可的作品,而资本的介入是一个风向标,资本代表了投资者的审美意愿,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良性互动,资本的介入和艺术家认真创作并不矛盾。
上海证券报:作为一名在艺术品市场历练的金融高管,您本人也进行艺术创作,游刃于创作和投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您有何独特的体会?特别是在这么多纷繁复杂的艺术门类中,您比较喜欢哪种形式的艺术?
吕益民:我纯粹是个人爱好,根本谈不上艺术创作。其实,对中国的艺术品我都很喜欢。我很喜欢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那种钴蓝色的静谧,喜欢中国玉器那种温润祥和。也喜欢中国的国画和油画,这两种绘画艺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国画尤其是水墨画韵味很足,是油画表达不出来的,更多是一种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反映文人情怀的东西,尤其是简单的黑白两色能够表现万千的意境,非常奇妙。国画中的线条尤其美,无论是早期的高古游丝描,还是后来的白描、行云流水描等,都将国画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相比而言油画对透视、结构、色彩等技巧的要求更多、更复杂,创作的过程更长,又是另外一种很贵气、很典雅的风格。在油画领域,我更关注写实画派,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种东西能够为大多数的投资者所欣赏,应用和欣赏的范围更广,因此其价格会更加平稳、健康。相对来说当代艺术有些价格炒得太高,另外普通的投资者未必能欣赏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