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一:经济危机后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6日 19:1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2009年12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八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探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应对世界贸易新格局等问题。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媒体协办并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圆桌论坛一主题:经济危机后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实录:

  主持人:李一  瑞银集团(UBS)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徐昌东:现在有请我们第一个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和嘉宾到场,我们会看到我们中国经济界的精英,他们会慢慢出来,这都是我们欧美同学会经济界的杰出人物,现在有请他们上场。

  主持人:我们抓紧时间,很高兴这次能来出席这个活动,也同时很高兴来主持这个圆桌论坛,走出去战略在中国作为国家的战略,一个委员会能把这一个战略,能进行连续七次加今天这一次是第八次的论坛每一次都有新的内涵,每一次都有新的思路,今天我们请到了几位嘉宾来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加到大家共同经过的一个阶段,就是金融危机,所以在今天的论坛当中,我们的题目是金融危机之后对于走出去战略的重新的思考。那么今天来到现场的这几位嘉宾,应该来讲对我来讲应该都是老朋友了,但是我们每个人经历不一样,他们这里头有的是律师,有的是银行家,还有的是过去创业而走入到服务业的同仁们,这里头我们也看到了,有从大陆出去学习工作回来的,还有我们的外国朋友,我想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我想在今天这个会场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角度,但是不管怎么样,论坛就是论坛,我们并不一定要达到一个统一的东西,只要通过这个论坛给在座的各位有一点启示和帮助,我觉得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今天我想是这样的,时间很有限,只有一个小时,我想在座的各位,简单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同时可以介绍自己在做什么,现在第一个开始的是竺农范先生。

  竺农范:大家下午好,我叫竺农范,我是中科专利商标代表的总经理,我作为律师在纽约做了八年的工作,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做了首席律师做了六年的工作,在这期间看到国外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如何进入新兴市场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同时在我现在工作范围内也接触了很多国内高科技企业,日和在企业走出去当中,在走出去方面,在知识产权当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这方面有机会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Bruce Alter:我是博思,英文名字叫Bruce Alter,我在台湾、菲律宾,在摩根大通,香港、新加坡也呆过,我是专门做进出口全球贸易方面,可是今天我想大部分的时候我讲英文,

  王仲何:大家下午好,我叫王仲何,现在是中德证券的首席执行官,中德证券历史成立最短的证券公司,是今年七月份成立的,立足于服务国内企业的资本融资,投资银行这样一个企业。在担任CEO之前,应该说在91年开始在华尔街工作,91年到96年期间在华尔街,93年在美林集团,96年回到美林集团香港做企业投资投行的业务,05年下半年年底到了德意志银行,过去15年基本上天天在跟国内的企业,国内的机构一起来探讨怎么来令国际的资本市场,利用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如果扣这个题目的话,就是融资、投资、并购、走出去。谢谢!

  陈小敏:各位好!我叫陈小敏,今天一看坐在台上全是纽约回来的,我是律师,我主要是在美国,我们从事的业务是中国业务,在美国代表中国公司,在中国代表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外资公司,还有跟国内跟民营的大企业。

  季卫东:很高兴见到大家,我名字叫季卫东,来自于摩根史丹利,我在摩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大中国地区的美丽的产业和快乐的产业,快乐的产业就是传媒和互联网的产业,美丽的产业我参与国上市公司的工作,参与过阿里巴巴的上市。

  陈宏:我叫陈宏,我们是做跨境股权投资基金,在做这个之前我创立一家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一直做了几年的董事长和CEO,在管理国际化公司有一些经验,刚好从金融方面和操作文化方面,跟中国的企业探讨,怎么样走出去是很有趣的事情,这是我十天之内第三次来讲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课题,感觉到这个话题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主持人:我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们自我简单介绍,他们经历了的风风雨雨的个人经历,在走出去的过程,这个走出去是个大概念,这个走出去还包括战略思维在里头,这是第二部分,也是花时间多一点的部分,后面我会留一些时间给在场的这些朋友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个时候有互动。这是今天的安排。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就是由我来提出一些问题,我也是根据我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他们的经历,我想他们有些东西是最擅长的,让他们谈一谈,会有更好的针对性。对于竺农范我觉得他的经历是很有意思的,他最早是学化工的,到美国之后成功的转为跟专利有关的法律。回来以后,他应该来讲做了很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这里的业务来往,现在他自己一直在做中国法律公司的CEO,他一定有很多看法和见解。请您讲一下。

  竺农范:因为时间有限,我把我想讲的事情讲一下,我们后面讨论。我觉得主持人选的这个标题非常好,可以说后经济危机时代,或者经济危机以后,怎么走出去的思考,扣这个题目的话,今天咱们的主题发言都谈到了,其实经济危机给我们的企业,给我们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但是哪次冲击以后往往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第一个是在行业内部重新排队,留下来的都是比较强的,有些在本行业里面,如果是用,要做就要做这个行业的第一第二,你才能够生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都是比较强的,这个机会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我们扣题的第二部分走出去非常有启示,走出去进入世界大舞台,不是像国内,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法律制度,各方面来说是肯定有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法律风险,这一点对于我们企业走出去,一直必须要考虑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专利这个东西,特别是和技术有关了,它往往都是有十五年到20年的寿命,即便是经过了金融危机以后,但是这些专利还是在那边,我们有些企业比如说要买企业或者到国外开厂或者销售,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是进攻,他们是防守,他们不花费任何钱,就有一个壁垒。你要侵犯它的知识产权就要付出代价,作为律师,辅助企业做很多工作的角度来说,我跟大家提醒一些法律的风险。

  第一条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走出去的时候要扎扎实实知道别人知识产权的存在,并不是说金融危机金融风暴以后,这些权力自然消失了,并不是这样,在每个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就拿国家发展过程当中,80年代、90年代,当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到美国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就像在中国在世界竞争上有价格优势,和企业优势,质量不比他们差,但是比他们便宜的多,那就很有竞争力,但是忘记了一条就是知识产权的壁垒,尤其8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总统换届,里根做总统以后,整个美国的氛围,对知识产权更有利的政策方向,今后发生的事情,日本、韩国的公司去美国纷纷落马,所谓的纷纷落马,就是你必须付出非常昂贵的费用,今天的日本,包括在中国申请这么多专利,其实吸取了非常大的教训。我们的企业要走出国门,必须和当地的实际要结合,结合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启示,这个在所有的我的客户,包括我自己以前在美国的工作情况来看,欧美企业这方面的风险回避意识比较好,他们都有完整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来做这个,而同时在我们的中国有些企业当中,我也看到包括这两年,我自己出来做了以后,我们代理了很多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到国外去,包括代理他们在国外的诉讼,都碰到这些问题,往往是产品冲出去了,我有一个客户他是做手机里面的部件,他这个产品出去,其实占的市场份额是60%到70%,很好的产品。他被一些大的手机公司来采购它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如果全世界采购卖的话,他马上就碰到,至少在美国和欧洲就碰到一个侵权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到后面就发现这个代价越来越大,第二个问题就是参加冲出去,咱们产品有优势,质量上有优势,价格上有优势之外,还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今天开会之前,我和大使也在聊这个事儿,2002年的时候,我当时在通用电器公司工作的时候,我有幸和吴仪副总理有多次的交流,我觉得她的眼光,也知道中国今天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并不是富人俱乐部,过去对我们说头更大,但是我们冲出去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国外的企业他们也在打并不是针对中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这样,如何做的更好呢?其实这里有一个战略问题,战略上具体来说,你可以收集知识产权的保护,你保证你的产品,不会被人家给封锁,给关闭掉,你也可以是进攻的概念,进攻的概念就是说,你如果有一个好的知识产权的话,不光你的产品可以卖的好,你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封杀对方,从而达到竞争优势的结果。美国这些行业,如果在座做PE的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有不少公司,PE拿出钱专门来专利,我可以举个例子,这个消息不是我秘密消息,有个公司他那个公司其实主要背后是微软,还有因特尔,他们每年可以融资50亿美金买专利,现在有27000个专利买下来了,他买专利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帮助这些公司避免被一些不必要的控诉,通过这样长期投资控制这个,第二个通过这个可以创造新的产业出来,我们现在的企业进入美国,第一个是要自主知识产权,但是这个自主知识产权也许可以通过自己研发出来,这方面在日本、韩国做的非常好,他们许可的,比方说三星,它许可了美国德州仪器的专利,第一年申请人家的专利,第二年研发就上来了,第三年产品就出来,就是这样借助巨人的肩膀上,把自己的产品优势逐步显示出来。第二种情况通过购买和许可的方式,进入这种,刚才我举的这个公司,其实对我们也是有所启发,有些行业你要进入的话,现在公司情况不是太好,刚才美国一个官员说,如果你到美国去,不要把坏的公司买下来,但是你可以把专利买下来,如果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的话,我觉得现在的价钱也不贵,最近大家也看到吉利公司和福特在谈买沃尔沃的事情,尤其是沃尔沃是一个很大的品牌,他的车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这个概念需要炒作,但是同时对于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我们是应该考虑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如果我能提建议的话,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法律规范规避的概念,同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就像在金融街的操作,税务需要一个职业队伍,其实有一个很强的意识,在这个方面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精彩,有好多新的观点,还有刚才讲的案例,我觉得很有启发,下一个是Bruce Alter,他很有意思,他是从纽约来的,的的确确这些人都跟纽约有关系,有的是在纽约工作,有的是纽约读书,有的是纽约成长的,他的经历当中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经历他都有,现在他又在创业公司工作,所以企业经历也有,走出去有一个技术环节,举个例子讲,比方有两个事情,一个是国际贸易的纠纷,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属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因为你经历很多,而且你作为外国朋友,我也想听听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Bruce Alter:好!我用英文讲,有太多专用名词,我想讲英文比较流利比较好!就像你刚才说我的背景是商业银行包括国际贸易,我曾经为一系列银行工作过,那么最近也在一个澳大利亚,在亚洲有商业的银行工作过,现在我也在做自己的公司和我以前做的有一些不太一样,在过去的18个月,对于国际贸易和银行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即使在商业融资方面有一些办法,我们还是认为在大宗产品的价格大起大落的时候,比如说铜、钢的时候,出现大起大落的时候,在亚洲国家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6到12个月前我们在中国在越南在韩国碰到一些案例,在那种情况下,作为银行你向出口商提供大批的贷款,你作出判断决策的依据是他给你提供很好的文件和一些证明,但是之后发生的是,比如说你可以向他提供一千万美元来给它做一个钢铁行业的扩张,但是我们经常发现的是这些拿到贷款的出口商,有的时候一夜之间就无影无踪的,或者我们无法在30天内把500万的贷款偿还,所以作为一个国际贸易的银行家,我们贸易的团队提出的建议是你一定要对你的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它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并且你需要对你的客户进行净值调查,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有一些中国的公司,他们直接找到我们说,在目前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某一些商品它的价格降低了,但是我们要买这些商品,钱还是不够,能不能给我们贷款,比如说原来规定90天能偿还,现在能不能给我们延期,让我们在120天偿还。换句话说,他希望我们降低贷款偿还的要求,那么也可能有一些大的出口商他会来找我们,他说我们看到在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大起大落,你已经向其中的某一个出口商提供了贷款,但是它也有可能就不还这个贷款,违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那么我们的建议就是你一定要对交易的对方进行净值调查,必须要对它有彻底的了解,并且要有公开的交流,我们在香港有一个贸易公司,他们曾经多年跟我们一直有业务,他们在中国内地有一个炼铁厂。那么这家香港的公司跟我们讲,炼铁厂出了一点问题,其实他本来是应该这么做的,但是它没有把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作为银行,所以我们向他贷款以后,因为金融危机整个外部的环境就会18个月前到20个月前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这家炼铁厂出了一点问题,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跟我们的公司客户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如果你发现可能有问题出现的情况下,一定要跟我们及时公开的沟通。那么,这就是我过去12个月到18个月的经验,那么现在我在北京工作,我发现在保护主义方面有很多的风险,并且有很多的客户,他来问我们,现在全球贸易到底刘翔中国、美国还是欧洲,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我们不会发生严重的贸易战,就像之前有发言人讲过的,就是美国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所以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欧洲也是一样。但是,当你要想走出去的时候,比如说到美国去,你要和当地的工会要建立联系,要尽量保住那些美国公司他们员工的饭碗。我想美中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像一个婚姻,那么双方之间是有对话的,也会有一些竞争,但是说到底这个婚姻或者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必须要成功,因为双方的利害关系都太大。

  最后,关于对美直接投资,我的看法是希望中方能够做更多的准备,中国的企业需要做净值调查,需要更多的利用华盛顿的游说公司他们的专长。并且在发生并购的时候,一定要和美国当地的工会要密切的合作,并且就像之前美国政府官员说的那样,就是如果中国公司要兼并美国公司的话,你可能不应该去,再开始的时候就追求大额的股份,你应当一开始愿意只接受一小笔股份,并且你要做好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这在美国非常重要。你必须要非常关注产品的安全,好的政治的治理。只要这些东西您做到了,那么您的业务就会非常的顺利,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国家,都希望得到投资,而且这方面的迹象我们能够在未来看到越来越多。

  主持人:Bruce Alter从他过去的经历和专业角度有了他的见解,包括他的文化理解上,非常感谢。下一个是王仲何,应该来讲王仲何在大陆去美国读书当中,最早的进入华尔街投行少数的几个中国人之一,据我了解是比较早的几个回到香港,现在又回到北京,应该来讲他这些年一直在做对外的上市,对进入中国和走出中国兼并收购的咨询工作,同时也很有意思,他们的银行也走进中国,他代表德意志银行走进中国,他自己完成了这个业务。我想问他,做了这么多年以后,你会感觉到,这里头兼并收购,包括国家的方略要走出去,一定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战略思维在脑子里头,因为很多人都讲,现在外面很便宜,都应该去了,因为外面有这样的市场和机会都应该去了,所以我想这个方面听听您的想法,当然你也可以结合你的经历展开谈都可以。

  王仲何:关于走出去战略这个东西,我的刚才李一提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国家有统一的战略,我的感觉其实走出去战略大方向也不用太复杂,就是说这个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展开,走出去其实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从我过去最早是出国留学,91年开始做金融以后,到香港以后其实每天都在看着我们企业在走出去,只不过是说我感觉这次,过去应该说前五年,过去五年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愿望和信心不是很有信心,基本上在2000年的时候也好,90年代更不用说了,即使2005年以前,你要跟企很多企业谈海外并购的时候,大多数企业是否定的态度,第一个是信心上还不是太足,自己觉得,我们国家经济刚到一定程度,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另外有没有这个需求,我做这个行业,是不是一定要走出去才发展我这个企业。第三,企业还要想想,走出去对我有什么好处。现在从这个经济以后,尤其是后经济危机到这个时候,应该说企业我的感觉有几点,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愿望是极大的增强。不光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要走出去,比如说鼓励我们的资源能源各方面的市场技术,下一波的技术走出去学习和占有,企业到这一个程度,毕竟从上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通过国家的实力也好,通过自身企业发展也好,也的的确确产生了一些具有国际或者是世界这种竞争力,或者是这种发展需要的这样企业存在,比如说世界500强也好,龙头企业也好,对于它的业务发展来说,你不用说立足于国内,做好国内市场,它的的确确需要走向市场,这一点是必要的条件。还有一个就是我发展到一定的瓶颈,产业整合一体化过程中,向下游和上游的运作过程中,我也要做这样的运作。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一点,其实刚刚我们专家演讲里面,为什么这个时候,这次在走出去这么强烈,不光是国家觉得需要一个战略,抓住这样一个大的经济变化,金融变化的环境,另外很重要一点,应该说是我们在现阶段,我不敢以后怎么说,至少来说我们很多企业,包括我们国家应该有一个很强大的财务实力,想一想,现在基本上融资在世界融资的成本是非常贵的,国际的世界500强也好,他们融资的成本和融资能力大大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有能力的企业在中国获得的融资这个条件,远远比所有全世界任何其他的地方便宜,去年有个项目,30多亿美元,总的融资成本5%以内,这样的情况下,而且15到20,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想是什么概念,我们有这样一个大的财务实力,我们可以毫不犹豫以30亿美元过去,认为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企业。那这个东西从财务实力角度上,尤其是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来说,它这种得天独厚的,在整个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其实在中国是比较泛滥的,尤其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这个实力应该是很好的先天条件。现在反过来还要从我们微观,就是自己怎么想,宏观进一步可能在产业政策和整个走出去的政策上应该全面考虑,这个不是我熟悉的范围,那么回过头来说说微观的情况。

  微观的情况来说,到了企业本身自身来说,我做这么多年,跟不同的企业看到他们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我觉得有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点就是不管怎么样,一个企业走出去,一定是企业发自内心的,是想清楚了,从战略方面能够论证自己,说服自己,从上到下都要证明这个事儿是正确的事儿,你要做很多分析的研究,千万不要说,一个宏观的情况,走出去的势头,这个事情是害了自己,我们做企业也好,是要把事儿做成,出去以后不是买了一个产品一样,你是买企业,比如说并购,企业要运作,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到底给我现有的企业有没有增值,有没有效益,一定要在之前想情况,过去纯粹把它变成政治性的问题,把它变成宏观的东西,到微观是很危险的事儿。作为企业来说。现在很可喜的话,现在的老板,民营更要看自己的钱,国企的老板,这块有明确的认识,就是了解目标,认清目标到底做这个事儿有什么好处,原来我跟国有企业,从96年回来一直跟他们谈,谈12年都没谈成并购,但是今年很有幸做成了事儿,这次总算自己说服自己做这个事儿,而且很清楚下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都想清楚了,而且考虑到这个事儿万一做杂的话,风险在哪里,也想清楚了,我们想清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事就比较轻松了,而且最后不管是技巧也好,操作也好,都会很容易。

  第二个我们做并购的话,战略上要高瞻远瞩,操作上面还要想到困难,因为毕竟是不熟悉的环境。就是如何是真正的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董事会和高管和实际操作人员能够把事情做细。尤其代表一些大型的企业,他们很多时候一开始想取决于中介机构来做这件事情,因为中介机构一般都是请世界一流的,投行的,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这些人都很庞大,但是这些人不管怎么样做分析和判断,最后还是要企业做决策,这些有些老板们往往希望把这个责任,就你中介机构来给我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这个方案出来了,拍板一点是企业的老板,而拍板的方案,千万不要寄托到中介机构,一定要把它转化为自己内心的认知,自己内心的决策,这样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你们做了分析,我感觉把国外的并购也好,有点儿简单化,一开始从比较畏惧的心里,到后来有信心的东西,其实很多事情还要深入要做。

  第三点是在人力资源这样的储备和对收购兼并后整合的贯彻上,怎么协调,怎么落实到战略,这一块我觉得有很多的细活要做,这也是每个企业真正要做,你的人才怎么储备,看现有的管理团队和目标管理团队整合等等,一系列都是很重要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些问题问题不处理好的话,你买的东西没有办法实施,跟你买的想法大大折扣,最后会失败。不管走出去也好,还是不走出去也好,有一点大家要认识到,经济学界也好,企业界也好,28定律永远存在。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很精彩,我刚才看了一下,还是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因为大会给我们的时间稍微短了一点,请陈律师讲一下,小敏是少有的几个,这个委员会是海外学习回来的人,小敏是少有的几个坚持一直留在海外,20多年了,我知道的是做的时间最长的律师,两边的东西他一直在一线上做,我今天把他请来,你在一线上的这几年经验和体会。谢谢!

  陈小敏:我跟金融家不一样,他们讲战略问题,战略准备好以后,我们做律师根据他们的指示来给他们保驾,我们是做实务的,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为中国企业在美国服务,主要从法律上,但是我感觉在后金融危机这个时候,我感觉可能更大的大家要注意到,法律方面改变的风险,因为现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为什么会产生,在法律方面有什么缺陷,现在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往国外走的话,你特别要注意这一点,特别是美国面临金融法律,也是投资法律,有很大变化的一个阶段,当然这个争论非常厉害,有的说我们根本不需要任何法律改变,我们不是说法律太少了,而是在执行方面有缺陷,另外一部分人,当然也代表了美国政府的观念,就是我们在某些法律是缺陷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强的政府管制,这一点我们企业,特别是现在虽然有很多机会,但是如果不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可能会出现一些误事。

  另外一方面我感觉到大家可能从美国代表团这次来,其中有很多是原来管经济的官员,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到美国对国外投资的看法,他们作为原来的经济官员,从联邦角度来说,是国家的安全,从地方官员来说,要不要欢迎一个国外投资,就看你能不能创造就业机会,他们代表了很多民意,他们的官员是民众选择的,他们是对下面的负责,不是对上面负责。这方面去投资的话,基本上要把他们给搞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从长期来说,为中国公司在美国服务碰到的一些现实的问题。今天大家可以看到Peter先生已经说了,他原来是纽约常务副市长,实际上有很多投资是他来管的,他们作为地方官员,他们的想法,我们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去投资,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这些官员担心给他取消掉。另外是美国交通部的副部长,他也讲的很好,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我就讲实务方面的经验,下面交给季先生。

  主持人:谢谢陈律师,下一位是季卫东先生,他是我知道的,很多在我行业里知道的,他很年轻,但是他做的非常成功,一直做的非常好的是,应该是最好的分析师,在我们整个投资银行里面,他是最好的之一,我特别欣赏,他的成功跟他的经历有关系,他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当然加上他自己很执着和聪明,我特别想听听他曾经在拿到哈佛的博士的这样一个人的观点。

  季卫东:谢谢,我本人是巨大的球迷,跟中国球迷队20多年,始终抱有信心。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是到海外市场走出去,走出去就像客场打球,到客场打球一般都是输的多,赢的少,哪怕MBA,一般到客场输球都比较多。第一,客场的观众多数是不支持你的,另外你对客场的情况不熟悉。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走出去的时候,你要做好一个选择题。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究竟要不要走出去,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走出去的,第二什么时候走出去,第三个去哪里你选择的市场也非常重要,第一点我相信客场打球,要比主场准备的要充分。我们走出去相当于去别人家作客,第一类是我请来的,他带着礼物来的,他要不是带着礼物也可以,是带着友谊来的,这样的我很欢迎。第二类人,我没请他也来了,他看我家有宝贝,他财大气粗来的,这样叫不速之客,第三类是我没有请他,他也莫名其妙出现,我不让他进来,他也进来,他是破门而入,这叫强盗,有这样三类人。我把这个道理说明白,我们一定要带着礼物去人家,我们要取之,一定要先给他们东西,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不要空手去人家那里,一定要带着礼物去,我们中国政府国企出去,我们学的越来越聪明,包括前面几位学长,也聊的很好,我们很多的企业出去也是为带地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解决了税收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我们决定要到别人那送礼,要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心,因为雪中送炭得到的回报,往往比锦上添花得到的回报要多很多。你看哪一个国家,有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要赶快出去,因为这个机会是特别好的机会。送礼也要送的有技巧。

  第三点,我们去客场打球,一定要把你最好的团队派出去,全明星球队,我们往往去人家那里,往往是把不好的球队派出去,你想想在客场,你又派的是二流的选手打球,那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最后一点我简单说一下,要知道扬长避短,球队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有些球队是前锋强,有些球队是后卫强,你要知道你的球队是在什么地方强大,比如说进入中国企业的例子,很明显一点,企业里面一般你要抓两头,一端的话是产品端,你的产品比别人的都强,如果你在这方面有优势,你就抓产品,另外一端是客户端,你的能力比别人强,你就抓客户端,抓住哪一端都有可能赢。在我们互联网行业里面,唯一的一家外国公司,到了中国市场份额还是很多的,就是Google,它是最强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它在技术面确实有相当的优势。

  另外一端是客户端,在中国目前的消费者都比美国其他国家便宜,但是有几样东西是和纽约和东京差不多贵,其中包括星巴克,包括哈根达斯,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客户端,它在品牌宣传上做的特别好,他给你的感觉,像星巴克已经不是在卖咖啡了,它是在卖新的生活方式卖给你。哈根达斯更是这样,如果你爱他,你就带他吃哈根达斯。如果不爱他的话,你就不带他去。总之,我们一定要做双赢的局面,而且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一个是陈宏,是CEO,经历很独特,他是跟我们一样,都是到外面先去学习,但是到外面创业成功,他的公司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了,他是赶潮流特别好的人,他是顺势而走,当大家都没有创业的时候,他创业了,当大家回来的,他没有回来。我周边的朋友也看好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也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会是中国的高盛和摩根这样的公司,他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听听他这方面的看法。

  陈宏:谢谢!我刚才听完以后,刚才王仲何讲完以后,加上我一点补充,我基本上可以凑成一个,为什么中国企业走出国际的之道,我觉得讲的非常好。我只是补充一下,因为时间有限。第一个要补充的就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什么走向世界,道理非常简单,国家支持,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自己,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市值变得越来越大,大家知道世界500强里面和100强里面有很多是中国国有企业,第二点中国对资源的要求特别强势,因为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快,这就导致为什么在第一波的时候,大量的资源型企业走向世界,况且这种企业在并购以后,成活率比较高一点,第三点整个金融危机出现以后,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中国对2万亿美元形式存放导致一些忧虑和规律,大部分放在美国国债里面,如果美元贬值,我们2万亿很快就不见了,我们怎么管理这个。在业界我们要寻找把外汇投到其他方面去,像中投公司两千亿公司的成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这两千亿里面,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面,500亿美金已经投出去了,速度非常快,如果投完以后,国家会再给他两千亿美金,这是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以中投的方式只要是大型的公司,我们美国的朋友来了,也有另外的观点,我们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和美国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把钱投到每一个州里面,有这样一个机会,也叫雪中送炭。

  民营企业在变革之间一直不太成功,TCT最早尝的螃蟹的人,不了解国外的生态,进去之后发现各个国家的法律等等方面,又是劣质品牌,导致了问题。另外一种,为什么百度做的比较好,它是服务型企业,为什么国外大的品牌,像诺基亚做的比较好,微软做的比较好,它是产品公司,它是全球的,这样就导致像联想和TCL公司,必须走向世界去竞争,所以中国做产品的走向世界是必然之路,另外一种趋势,我们看到就是整个中国企业里面,本身自己的产业整合,导致了在各个行业逐渐从非常分散的市场到了有些个别企业,它所占有的市场率,急剧增大,或者某些行业里面有几家剧烈竞争,这些企业导致在国外买技术买IP,互联网已经在动了,你看中国的互联网,最大的腾讯,它的市值现在已经接近370亿美金了,阿里巴巴它的市值光上市,就是120亿美金,还有几个更值钱的没上市的,加在一起也是几百亿美金的市值,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就有中国的几个公司。他们上世界上竞争的时候,也拼杀的你死我活。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一个必然之路,中国软件外包应是这样,我记得以前就是两三百人的企业,我刚才给他们开的会,微软举办的,发现他们的企业已经到5000到8000人之多,所以在整个中国市场不管是国家的需求,国有企业的需求,包括民营企业的需求,导致我们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最大的特点是我们人的问题,我们走向世界绝对不差钱,就是中国企业管理外国企业,特别是以人为基础的企业,信心度非常低,这是我在以前美国创业的时候,当我们的副总裁都是集团副总的时候,作为CEO我去管他们也是蛮心绪的,这个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经验,等到信心非常好的时候,中国人的英文水平和日本人相比起来,一般来讲比他们高一点,我觉得中国企业学习能力特别强,加上中国人特别谦虚,所以我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还是蛮看好的,但是有很多的经验,这个东西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遇到的问题,用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再多讲了,我经常也跟已经出去的企业,每个月都在一起,也知道他们的苦处和想法,但是我知道他们的信心在增加,所以我感觉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PE基金也在协作,实际联想在世界上并购,不是联想在并购,是联想跟PE在合作,PE基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话,就会增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成功率和成功度,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非常精彩,每位嘉宾从不同角度谈到了战略,谈到了一些现象和趋势。有没有问题,如果有提问题的话,我还可以继续执行一下。那好!我讲一下,像这样的活动,我觉得作为欧美同学会企业联谊会,以后还可以搞,搞不同类型的,我觉得这里头有很多东西值得大家去考虑,技术层面、战略层面、文化层面,包括人的层面,包括我们在场的几位,王仲何和季卫东应该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当我们谈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今天是非常好的平台。

  提问:我问一下陈宏包括其他几位嘉宾,我是美国韦达公关公司的,我们是帮助跨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我一直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不知道这个时候到海外公关太早了,还是有这样的机会,你们去评估一下,公关的角度在现阶段是不是非常重要?谢谢。

  陈宏:我讲一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的确对那边不太熟悉,如果外国企业,其实中国企业出去没有成功就是这个原因,昨天晚上几个朋友去吃饭的时候,这几个大的CEO都在,包括柳传志也在,实际上这都是中国的先驱者,我觉得需要解决。整个来讲的话,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小型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像华为收购其他公司的一样,特别是美国和别的国家大型企业的时候,无形之中会产生保护主义者,这个时候中国更应该,不只是一个企业做的事儿,国家形象要提高,最近商务部在国外做一个CNN,在提高整个中国的形象,等到这个形象好的时候,外国的公司也好,地方领导也好,对中国公司的接受程度会提高。

  主持人:由于你们的到来给大家很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你们这些不同的观点可能给大家更多的思考,最后我代表大会主席感谢你们各位的到来,谢谢你们!谢谢在座的各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