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资者都不喜欢风险,但是对于投资来说,风险就像是收益的孪生兄弟。通常来说,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越高,它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也就越大。几乎每一轮牛熊市都是从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渴望开始,而众多投资者以对风险的切肤之痛结束——当市场处于上升阶段时,多数人的眼中只看到收益;而当市场跌落、泡沫破碎时,人们终于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股市“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往往为时已晚。
很多投资者一路走来,随A股市场曾历经高点,也相伴走过谷底。现在的投资,更多的时候不是在跟市场作战,而是跟自己、跟人性作斗争。当投资者已经充分考虑了自己的投资目标、资产状况和年龄阶段,也对市面上的基金产品有了较多的了解和长时间的跟踪,并终于建立了一个看起来非常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后,仍不免在市场波动面前意志动摇,甚至在匆忙之下做出投资选择。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曾在《聪明投资者的新策略》一书中描绘这样的情景,他说:不幸的是,我们得到的资料表明,那些共同基金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反应激烈,并且往往习惯于跟从多数人的意志。共同基金的投资被证明是最具市场敏感性的,实际上,投资者对于股价的波动过分敏感了……投资者对基金的情感也随着市场波动而“时爱时恨”,并且,他们还采用另一种短期策略,即迅速地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从一只基金变换成另一只基金。
指数一般都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个股组合,充分反应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GDP保持高速增长、上市公司企业盈利大幅上升的大环境中,指数基金最能充分地分享经济增长和牛市涨升,以上证50指数(代表基金:上证50ETF)和沪深300指数(代表基金: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在运作时间、标的指数上具有良好代表性。而指数基金是一种以证券市场某一标的指数作为跟踪对象的基金。国内指数基金的诞生时间较短,但指数基金的表现却引起了普遍关注。尤其是今年以来,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过了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
中国人常讲,心安是福,这也可算作是投资王道。在一个波动的市场中如何做到心安?我国古代先哲老子讲求无为胜有为,在投资中这种哲学一样适用——投资指数基金,“无为而治”的投资来坐看股市风云变换。
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报告中这样阐述自己的投资哲学:保持静止状态是非常聪明的行为。我们和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不可能通过预测联邦储备局对利率的调整或一些华尔街投资家观点的改变来获得高收益。因此,普通投资者不如承认在这个市场中的微小地位,投资指数来换得长久的平和心态。(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