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 60年居民理财简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1日 15:53  东北新闻网

  再过几周,新中国将迎来60岁的生日。

  过去的60年,激荡伟大。回望过去,中国以疮痍之身,“摸着石头过河”,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穷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重生,60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书写了这部“新国史”。

  经济腾飞、法治完善、民主进步……居民投资理财生活的变迁也令人击节赞叹。曾经,百姓有了闲钱,首选存入银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选择购买国债;如今,股票、黄金、理财产品甚至奢侈品,琳琅满目的投资产品装满民众腰包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劳动创造价值”的传统思维,财产性收入得以大大方方地登堂入室。

  今天,我们展开这卷“胶片”,一同回顾60年的居民理财简史。

  1950年

  不“称职”货币上岗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在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的推进下实现。

  土改同时,在苏联3亿美元贷款的援助下,百废待兴的中国开启了艰难的经济建设,新政权的努力使中国初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同年2月,供给制从华北推广到全国。

  供给范围包括个人的衣、食(分大、中、小灶)、住、行、学习等必需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贴,还包括在革命队伍中结婚所生育的子女的生活费、保育费等。供给制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形式,带有战时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性质。1950—1954年,约有10%的职工(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1952年对实行供给制的人员统一增加津贴,津贴标准按工作职务确定,从而扩大了分配上的差距。1954年改行供给标准稍高的包干制,即由国家发给一定数量的实物和货币,由领取者自由支配使用。

  家住北京朝阳区东大桥的宋女士今年已经79岁了,但说起当年存钱的经历仍记忆犹新。“我1950年参加工作,当时学徒工的工资很少,吃了用了再给家里一点,自己也就不剩什么了。”

  由于是配给制,货币的兑换功能很难实现。

  投资机会:无

  1955年

  票证才硬通

  1955年的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人民币,一块钱新币可以兑换1万元旧币,币值分为5种。

  大学毕业的黄耀明被分配到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交通部内河局工作。10月7日,他从机关财务室领取到了他平生的第一笔工资,数目是人民币56元。22岁的黄耀明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黄耀明清楚地记得有一张钞票是3元的。

  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黄耀明是新中国头一批拿月薪的人。之前,新中国实行的是工资分制,而工资分制所包含的五种实物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中央决定先在国家机关推行等级工资制。当时行政一级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是全国工资最高的人,她的工资是579. 5元。

  不过后来的事却让黄耀明有点无奈,虽然手握“巨款”,他却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他没有手表,也没有收音机,宿舍和办公室唯一带电的设备就是电灯。手表和收音机需要票证才能买到,这是资历尚浅的他可望而不可即的。

  这一年是中国票证经济的开端。国务院在8月25日下达了《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粮票从此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粮票就没有粮食,没有票证就意味着无法生存。黄耀明身边的同事都把如何让家里人吃饱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一位同事有四个孩子,每天早上上班前他都会把一块豆腐乳分成很小的四块,放在每个孩子的小碟子里。小孩也都省着吃,他们知道吃完了自己的就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吃了。

  那时候黄耀明最怕出差,因为全国各省市发行的地区粮票互不流通,出门要换取全国通用粮票,而全国通用粮票的发行也是受控制的。

  投资机会:存钱

  拿到56元工资,黄耀明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寄给父母一半。剩下的28块钱他只花了8块钱,他攒了20块钱。此后10年,黄耀明的工资一直是56元,他坚持每个月给父母寄半个月的工资。尽管如此,他在结婚时还是攒了一笔足够多的钱。他常常在心里感慨:“不是我刻意节省,实在是没有用钱的地方啊。”

  20世纪70年代

  人民币遇冷很受伤

  在经济学者陶冬看来,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人民币只是社会主义经济下的弱势货币,人民币自由兑换困难,虽在贸易方面有一定需要,但需求量较小,整体而言,“人民币并无地位”。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前,香港地区的银行就有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和面向内地的人民币汇款业务(在香港寄出港币,在内地领取外汇券)的历史。但由于人民币贬值和实质性负利率,香港银行业于1989年正式停办了人民币存款业务。那时的香港地区,是港币“一统天下”的年代。

  投资机会:兑换外汇券淘金

  外汇兑换券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银行发行的一种替代外币流通、与人民币等值的人民币凭证,1995年1月停止流通,由中国银行大量回收。外汇券背面则印有英文“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范围使用,不得挂失”的字样及金额。

  通常,外汇券要比票面等值的人民币多出不少溢价,付出和人民币数额相等的外汇券能够买到更多的东西。20世纪70年代时,中国的物资供应还十分匮乏,商品短缺,买东西光有钞票还不行,还得有粮票、布票等一大堆票证才能购买。拥有外汇券却省去了这些麻烦。因此,拿着外汇券,在使用中比人民币拥有更多消费便利。

  外汇券的“特权”很快就被标上了价格。当时的一些眼光独到的“黄牛”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展开了用人民币兑换外汇券的“业务”,黑市价格大概是:1.2元人民币兑换1元外汇券。

  1981年再发国库券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需要,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实物券,并借鉴了美国国债的名字,正式定名为“国库券”。恢复发行后的最初几年基本延续20世纪50年代做法,后来借鉴国外经验,允许国库券在市场流通、自由买卖。

  张加伦直接参与了1980年筹划恢复国债发行。张口述:“1979年、1980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我们以前的基本原则是收支平衡,不打赤字。连着出赤字,中央也恼火了,研究怎么办,可能就想起建国初期发公债的事儿了。”

  张加伦回忆: 1980年本想发债,但是筹备来不及,到1981年才开始。“本以为老百姓不容易买,便定成单位买。可是没想到,计划发行40亿,实际完成48亿元,开始只打算对单位,国库券券面都是大额的,没有小额的。老百姓一共买一千万元,一个人才多少?所以赶紧让人民银行设计,加印小面额的。

  从1981年开始发国库券,之后的七八年里,第一年完成最好,超额20%。后来是一年不如一年。那时候,部长们讲话,发文件,都强调“自愿量力,不要强行摊派”。可是实际上扣钱摊派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死钱”问题,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85年开始,允许用“贴现”的办法,兑付没到期的国库券,之后,借鉴国外经验,让国库券上市场流通。一方面允许国库券自由买卖;另一方面,允许转让。

  1994年,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库券诞生,国债发行逐步走向了无纸化,过去要用麻袋来装的“实物券”逐渐退出了国债市场。

  投资机会:有人数钱到手软

  “高价收购国库券……”当时许多街巷尤其是在一些县城、企业,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他们低买高卖,从中牟利。

  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刚从工厂辞职的杨怀定注意到了这个新闻,在首个交易日,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两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但是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一个来回,两万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万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那时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们哗啦哗啦地数钱,真的数到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粒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一年之后,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俗称“小飞乐”的“中国第一股”让世界为之轰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984年发行的股票(通称“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股票逐渐为城市居民所知。

  由于南京距离上海较近,蒋清华工作的医院的许多年轻人都在讨论这个新生事物。“大家都觉得蛮好玩的,就想试试。”那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蒋清华月收入300多元。当时炒股的人很多,开户很难,蒋清华连夜排队,终于开了户,他和5个同事一起用这个户头炒股,每个人单独选购股票。

  飞乐音响——蒋清华购买的第一只股票,当时投入了5000元。随后又购买了浙江凤凰股份。当时买股票很不方便,距离蒋清华所在医院最近的一个证券交易所网点骑自行车要半个小时,而且还要骑得快。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股民数量大增。蒋清华在股市有赚有赔,但他从没想过离开股市。

  投资机会:股票是主要的生财之道

  和妹妹蒋华萍一样,蒋清华存入银行的钱很少。对他来说,股市早已成为了最重要的理财方式。

  1997年新基金时代

  1997年起,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牛熊市,股价按照业绩排队的理念初步形成。中国第三代股民形成,目前已成为股市的绝对主力,不过股市中的庄家由盛到衰。同时,市场各方意识到股权分置成为股市发展的阻碍,第一次股市大讨论兴起。

  从事文字工作的吉森开始投资基金是1997年,那一年,他的月收入达到了800多元,单位给他分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出台,由中国证监会替代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基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从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规范发展的崭新阶段。

  当时购买基金很方便,吉森将基金和股票放在一个账户中,他买的第一只基金是兴和5008,投入了1万元,1元1股。结果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兴和5008跌到了0.4元。后来又涨到了0.7元,中间分了两次红,每次分七八百元。

  吉森的老乡台州人陈丰是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他和他的同事那时的感受是“基金不用主动去卖了”。“以往年份都是订会场鼓动普通人认购基金,一个偌大的会场可能只来20多人。”进入2007年,订800人的会场,来的有2000多人,拥挤着,满脸都是渴望。在北京做讲座时,很多听众是初次接触基金的老人,他们抱着孙子来到会场,问陈丰一些最初级的问题:什么是基金?1块钱和3块钱的基金哪个好?

  投资机会:稳健+赚钱

  基金以专家理财的概念吸引投资者。比股票稳健,比储蓄更赚钱,凭借这个优势,基民的覆盖层面更加广泛。无论怎样,基金以及与基金有关的衍生产品的出现,丰富了百姓的投资生活,也为百姓资产增值开辟了新的渠道。

  2003年

  恢复上海黄金交易所

  拥有黄金很早就被人们看作拥有财富的象征,由于黄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属特性,数量较少总量持续稳定,不容易出现人为的数量膨胀(纸币可以轻易印刷导致人为性数量随意增加),生产黄金需花费较多劳动,所以黄金单位价值昂贵。黄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稳定性极佳,不易腐蚀,便于分割和携带等,这一切都决定了黄金成为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黄金是用来给其他物品衡量价值的标准。

  2003年,上海金交所恢复交易,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全面开放,黄金成为一种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也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分散投资风险。

  今年63岁的钱龙凤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炒金了,一位开金店的朋友建议他,如果手头有闲钱,就存点金条,当时金价是98元/克,一根金条100克,还不到一万元,要是急用钱,就能马上变现,而且金价一旦上涨,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渠道。最终,老先生买了10根金条,到2005年生意上正好有急用,当时金价也比买时涨了一倍多,一下就挣了十多万。

  投资机会:黄金胜在保值功能强

  钱龙凤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时代不同了,投资理财方式也五花八门,光把钱存银行已经落伍啦!现在,黄金产品很多,不只有实物黄金,还有能够赚差价的纸黄金,甚至延期产品等等。当然,黄金最大的优势还是保值。

  2009年

  新《保险法》实施

  今年的2月28日,新《保险法》经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过,正式颁布,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主任杨华柏表示,新《保险法》最核心的三大变化是突出了保护被保险人,突出了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突出了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对保险业的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保险法》存在着诸如新型保险市场主体无法可依、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过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制度安排不合理,保险监管手段和措施授权不充分、行政处罚手段薄弱、保险合同存在不足等问题。

  新《保险法》首先是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增设了保险合同不可抗辩规则。如新《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人自知道解除事由起,超过30日不行使解除权的,其解除权消灭等。这有利于督促权利行使,稳定保险合同关系,尤其是对于长期人身保险合同项下的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意义重大。

  此外,还借鉴了英美法上禁止反言制度,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不得免于承担保险责任。这也减轻了投保人告知义务负担,限制了保险人的抗辩权利。

  《保险法》还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理赔程序和时限,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索赔时,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等提供的有关索赔请求的证明和材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书面”通知被保险人等补充提供,从而避免保险人以此为由拖延理赔。其次,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后,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在30日内做出核定,并应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督促保险公司及时受理索赔,及时核定责任等等。

  投资机会: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目前寿险已经成为居民最为重要理财工具之一。调研结果显示,39.6%的居民,将“买人寿保险”看作“储蓄/投资”的前三位选择,仅仅排在银行储蓄(78.8%)和买房子(65.3%)之后,位居买股票、买基金、买国库券之前。

  此外,车险、居民财产保险已成为居民避险,实现自我保障的有效方式。

  [财商进化论]

  大胆投资

  “时代变了,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不然你就落伍了。现在只要有一份稍稳定的工作,你就可以规划近10年以内的事情,甚至更长。”28岁的张泽在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师,工作4年的她虽然只有5万元的存款,却毫不犹豫地决定买下长沙市中心城区一套价值25万元的电梯公寓。张泽乐观地说:“虽然我的钱连首付都不够,但是父母会给我提供援助,剩下的我会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如果按照15年还本付息计算,每月大约还款1000元。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所以还款不会出现问题。这个房子位于中心城区,肯定有升值空间。

  心态放平和

  长期以来,许多老百姓都认为,理财是企业家、生意人的事,与普通的工薪族没有关系。但是现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正在从“少数人的游戏”逐步发展为一项“全民运动”。“老基民”林大宇谈起投资理财说:“现在基金净值缩水,我早已经赎回了,2007年一年我赚了将近两万。后来我又花3万买了一只基金。我认为,与经济周期一样,资本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如今要保持头脑冷静,静观其变。”

  许多人的投资观念发生变化,开始选择长期持有投资产品。63岁的廖先生说,投资连结保险是一款适合长线投资的产品,相信长期持有会获得合理的收益。这也说明,投资理财的路子宽了,老百姓的选择多了,心态也平和成熟了。 本版稿件由记者 朱格萱整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