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性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17:54  《理财周刊》

  ——读《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

  文/张玉良(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

  我与《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一书的作者江南相识不久,但书缘颇深。我自己也是一位巴菲特迷,长期关注着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亦希望能在企业经营中实践这些理念。2008年初我看到该书作者江南的一篇评论,行文幽默、别开生面,对巴菲特哲学的解读非常到位。近日得赠《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一书,细细翻看,发觉江南对巴菲特的解读在该书中更为全面、到位,书的形式编排也很细心,采用日志形式,每日一条原话、背景、指南,这对我们这些难以有大块时间阅读的企业人来说很是体贴。解读大师殊非易事,但江南一如既往幽默睿智的语言风格更是为书增色无数,使看起来似乎枯燥的投资、管理知识读来轻松得很,更是常常一语中的,时有令人拍手称快的惊喜之处。对于书中江南一再强调的巴菲特的“理性之美”哲学,我深有同感。

  经济学上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人’”。这也是一切博弈的基础,任何市场的参与者若都是非理性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普遍规律,也不可能有长期的成功者,一切都是概率使然。然而,在人类并不漫长的资本市场历史中,却经常会爆发群体性、大规模、杀伤力强大的群氓式躁动,从“南海泡沫”到“次贷危机”,一次次给人类的理性敲响警钟,甚至令如牛顿这样堪称“人类大脑精华”的科学家都感叹资本市场无理性可言!

  事实果真如此吗?巴菲特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做出了正面的答复:资本市场的确存在一个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但资本市场的长期理性是存在的,价值规律依然是铁律;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只要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性,不为市场的波动和情绪所左右,勤奋学习,认真研究,最终是能够找到成功的企业,从而长期战胜市场指数,获取正收益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甚至并不需要过于繁复精细的技巧,也不需要严苛庞大的数学计量工具,只需要对理性的毫不怀疑的执行,对常识性判断的一些窍门,当然还有在市场波动不定时的那份定力和耐心,就可以经常“有效击打” (套用巴菲特最喜欢的棒球术语)了。

  在江南的描述中,这种“理性之美”一以贯之、一气呵成,令人时常击节赞叹。此外,由“理性之美”外溢出来的其他巴菲特哲学的看点,如他对某些盲从和贪婪的管理者的厌恶,他对清高守节勤奋理性的管理层的推崇,他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认真检讨和自嘲,他对慈善事业毫无保留的奉献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的简朴低调,还有他时时刻刻流露出的幽默和谦逊,都将这一种人格充分放大。

  可以说,读《沃伦·巴菲特管理日志》,不仅是在读企业、读市场、读投资,更是在读哲学、读人生,也是读我们自己,如果能将巴菲特的人生作为一面镜子,在365天里日日反照我们自己的理性,一定会受益匪浅。

  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寻求解答,这是巴菲特哲学的独特魅力。实际上,身处危机迷局中的经营者们,最需要保持的仍是那一份绝对理性,最值得信赖的判断工具仍是那一点很平凡质朴的经营常识;我们不能随市场先生的摇摆而迷失自己,也不能被今天好明天坏的数据、被层出不穷的救市方案搞晕头脑。

  巴菲特具体的股市操作手法当然不一定适合中国A股市场,至少我们的法规税制等基本游戏规则都与境外市场不同,但我认为巴菲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都是超越时空而普适存在的,在任何阶段,学习他的这种“理性之美”都是有价值和有乐趣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