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道夫的红西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 15:14  《理财师》

  玩偶麦道夫被套上了红西装,据说还配有小锤,无须多大力量,就能把它砸个粉碎。

  眼下金融诈骗案频曝,尽管在惊心动魄这一点上,哪一桩都不逊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但相信他们的主人公不再会有被制作成玩偶的好运。相比于“日版麦道夫”、“印度麦道夫”,或者“麦道夫第二”(人们对于美国本土产金融诈骗大案主角斯坦福爵士的称呼),他们的真名反而变得模糊而难于记忆。这正应了纳斯达克在鼓励那些创新型企业IPO时所说的——快点来吧,华尔街只相信第一个故事。

  本期《理财师》多篇文章都对道德问题有所阐述,我并不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凑巧”,或者是“新闻对于时事热点的迎合”。事实上,当我们阅读这些文章中对于道德分析的精辟之语,就会有所认识:道德因素其实本来就深藏于金融业的骨髓。

  “金融源自信用,欺诈则是反信用。金融欺诈案频发,或许正是因为‘信用’这一事物不仅高度抽象,而且极为脆弱。”《以“信用”之名》一文揭示了中国目前只有“金融诈骗罪”,而没有“金融欺诈罪”的法律现状。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如果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是为吸引客户,利用言语上的模糊性诱导客户,且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程度较轻的行为,通常会被认为是‘误导’,一般来说要承担民事责任,多以赔偿形式进行。但如果主观恶意程度较重,故意夸大事实,则有可能发展为金融欺诈。”

  这不禁令人冷汗。想想快速扩张的财富管理版图,看看在跑马中成长的中国理财师,法律底线原来伸手可触。难怪熟谙国际行业规则的刘锋先生在他的专栏里大书特书 “客户至上”原则。“客户至上非常不容易做到,尤其在现在的中国,理财师有99%都在金融机构里服务,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利益冲突。利益冲突不仅是中国问题,更是一个全球问题。”但理财师们除了直面,无路可退。“2009年,中国理财师群体的整体发展将面临两个重要课题,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规范化。”

  “第三方理财”曾经一度是理财师们的终极梦想。昔日先锋今安在?《理财师》寻访了当年的5位先行者,记录了他们5年来的求索与命运。“全世界最高的门槛是信用的门槛”,被业内认为唯一真正在做第三方理财业务的诺亚理财如是诠释专业。

  本期“团队”栏目报道,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的一条“家规”令人印象深刻。公司员工不得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的婚外恋被严格杜绝,一经发现就辞退。据说,“这里有许多血的教训”。

  美国的理财行业正面临交接时刻。“年轻理财师注定要走一条与他们的老一辈不同的道路,但或许正因如此,理财公司里的老一辈合伙人很难让他们放手尝试。”这帮“穿着卡其布短裤,趿拉着凉托,年龄在37岁以下,已经获得或正在努力获得CFP资格认证”的毛头小子们真的会将理财行业的未来尽收囊中?(见《年轻的继承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