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理财也要学会如何维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4日 17:26  新民晚报

  明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前两年人们关注消费领域的投诉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资理财领域的维权。特别是随着全球股市自去年出现大幅下跌以来,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投资者的“梦魇”。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想维护自己的权益,除了要在购买之前仔细了解理财产品之外,更要学会保留相关证据。

  产品纠纷不断

  从2008年开始,以投资海外资本市场为主的QDII理财产品,就成为了各大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主推的品种。投资成熟市场、分散系统风险,成为了这些理财产品的最大卖点。但是根据研究机构对正在运行的113款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2月末,实现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只有8款。

  随着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挂钩海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已经不是个案。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暴露出设计方面的缺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从目前投资者投诉情况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运作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设计上也存在瑕疵;也有反映客户经理水平参差不齐,售后服务差;还有投资者反映部分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条款运用了大量公式、术语,理解起来非常费劲,不够通俗。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对于产品的设计有直观的认识,这对于日后的维权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会保留证据

  与一般的消费维权类似,投资理财维权也要靠证据,特别是在购买前、购买中,以及纠纷发生之后要及时搜集证据。现在许多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其推销广告都是吹得天花乱坠,有些外资银行甚至会在客户下班时候打电话请客户吃饭,还不定时地赠送小礼物,态度非常热情。中资银行也会在柜台上放上眼花缭乱的宣传广告,将一些明明是保险类的理财产品“粉饰”为银行理财产品等。

  市民在去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擦亮眼睛”,弄清楚自己是和谁在签订合同,合同的条款都有哪些。上海市经建律师事务所的方善法律师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客户经理,还是宣传广告的“承诺”,都要想办法保留下来。特别是许多当初的承诺在理财合同中都是没有的,而这恰恰是吸引许多人购买产品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通过录音以及照片等形式固定这些“承诺”,以便在日后能够举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投资者往往会看到产品净值的变化而与客户进行交流,这些交流也应该通过法律认可的方式保留下来。

  维权从头做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投资者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连险、基金这类高风险产品,赔了只能自认倒霉。投诉到消协,由于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个人投资行为,消协一般不会受理;投诉到银监会、保监会,这些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通常都会责令银行、保险公司自查,而投资者的损失是无法追回的;告上法院,投资者当初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签订合同,很难证明自己在签合同时被蒙蔽。因此,要想维权,还是应该从头做起。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目前各大银行在向客户做理财规划前他们会给你做风险测试,并且会根据你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为你做理财规划。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准确填写自己的信息,这样客户经理才能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除了理财产品之外,在购买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时候,因投保者没有如实告知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身体不好或者生过一场大病而意识到要购买健康保险,而在保单填写内容中,有一项是要求客户如实告知自己是否得过某些疾病。一些客户担心被保险公司拒保而隐瞒了实情,或者客户虽然向保险代理人进行了咨询,代理人为了拉进业务也会劝客户不要如实告知。但事实上,一旦客户生病接受治疗,保险公司会查阅该客户的以往病历,一旦发现有相关既往病史而该客户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就会以该理由拒绝赔偿。 袁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