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CPI涨幅连续三个月走低 7月份CPI同比上涨6.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23:42  北京娱乐信报

  信报讯(记者郑江)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这是今年以来CPI涨幅连续三个月走低。在物价上涨压力对我国经济形成严峻考验的背景下,CPI涨幅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引起各方关注。

  从月环比看,7月份CPI比6月份上涨0.1%。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CPI环比出现上涨,与6月份国家调整油价、电价等因素有关。

  数据显示,7月份城市CPI同比上涨6.1%,农村CPI上涨6.8%;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

  统计表明,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0%(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2.1%),鲜菜价格上涨8.4%,粮食价格上涨8.6%,油脂价格上涨30.8%,水产品价格上涨18.3%,鲜果价格上涨17.4%,鲜蛋价格上涨5.9%,调味品价格上涨5.9%。

  

  ■新闻分析

  CPI走低传递三大信号

  信号1 通胀压力稍缓

  从5月份CPI同比上涨7.7%,到6月份的7.1%,再到7月份的6.3%,CPI在经历一年的持续攀升和高位运行后,涨幅开始呈现逐月走低的趋势。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

  

  信号2 上行风险犹存

  “当前我国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PPI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CPI,但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由此导致的就业和收入减少,会降低一部分群众对较高物价的承受能力。

  从理论上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上涨会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PPI向CPI的传导虽然受到产能过剩、价格管制等因素的制约,但对PPI的上涨趋势,仍要给予足够重视。”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提醒说。

  

  信号3 稳定物价可期

  今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在生产、流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这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有利于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已经开始显效,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粮食、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进一步稳定物价打下基础。”张晓晶建议说。

  据新华社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