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有风险 谨慎购买金融理财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3:54 解放网

  “3·15”刚刚过去不久,投资人的维权意识还是非常激烈。但买了劣质商品可以找商家理论,有消协保护。买错了理财产品却很难反悔。毕竟,当时斥巨资签下的是一张金融合同,不给投资人有丝毫反悔的余地,这就要大家在决策前先做好功课。

  最近,由银行理财产品频现零收益所导致的投资者与银行间的论战日趋激烈,在普通投资人心里看似稳赚不赔的银行理财品种竟然也会出现负收益。这虽然与产品设计有关,但也有不少投资人并不了解自己所买的理财产品。由此,一些较为激进的投资人甚至仿效国外娱乐影坛评选“酸梅基金公司”、“酸梅理财产品”。

  面对大片对银行产品的质疑谩骂生,银行方面也显得很委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资银行产品部负责人表示:买理财产品其实跟买基金一样,也要承担风险。并不是在银行买的东西就是稳赚不赔的。她举例说明,一些投资人在决策前不了解产品,不知道提前赎回是要扣除一定手续费的,就会产生“保本产品不保本,银行误导消费者”一说。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琳琅满目,真的要分大类还是比较容易的--从投资范围上讲,有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我们一般建议大家投资熟悉的市场,QDII产品的配置只是出于分散风险考虑;从收益角度讲,有传统的固定收益型,也有浮动收益型,浮动收益中,又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这些都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从产品设计上看,有的是随着挂钩指数涨而涨,有的则是看空,现在还有不少设计更为复杂的挂钩一篮子股票的产品,是根据其差值来设定收益的,如果看不懂,银行经理的解释也无法弄清,就不要轻易购买。

  “在银行买的产品就一定有保障”、“在银行买的东西都差不多吧”……这显然是一些缺乏理财知识的人对银行理财很严重的误解。于是就出现了到银行去存钱结果买了保单回来、去银行买股票基金要银行承诺百分百保本的荒诞事件。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哪些是银行代理的产品,哪些是银行自己推的,这些产品各自的风险又是怎样。

  目前市场上的挂购股市的银行理财产品还出现了“买跌赚钱”,或者“买涨幅赚钱”的新特色。以某银行推出的产品为例,“如果挂钩的四只金融类股票在半年时间都跌10%,客户的全年收益可达5%。即便没有达到10%,年底仍有一次关于挂钩股票相关性的机会,预期最高封顶收益可达12%。而对于3G通讯概念,则正好相反,买涨可以赚钱,同时也有年底预期最高封顶收益12%的机会。”

  据悉,这类产品往往提供保本、受益上不封顶的承诺。但这类产品的收益演示也往往比较复杂,建议投资者在购买时务必看清弄懂。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